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文化教育   11383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671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659篇
  2019年   638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801篇
  2015年   836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翟欣 《出版广角》2018,(8):60-62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自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微信公众号传播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重大公共热点事件不断发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这种情况下也逐渐成为人们播报、评论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保证自媒体传播背景下重大公共热点事件的传播舆情,我们必须了解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并为其在重大公共新闻事件中传播力的提升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72.
为了有效提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的质量和传播质量,扩大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文章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优质内容创作的7个思路,即论文精简碎片化改编、综合汇编二次加工、全面信息的局部提炼、创作科普帖、抓新闻蹭热点、H5创作和改编、征集原创内容.文章还通过多个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优质内容创作实例,证明优质内容创作思路和技巧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3.
微信公众号具有可版权性,以及版权保护的必要性.在多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微信公众号版权侵权现象严重,包括微信公众号、普通微信用户、微信平台,甚至还包括跨媒体领域的其他互联网交流平台或传统媒体等多种类型.有必要在遵循微信公众号版权保护与微信信息网络传播平衡的前提下,从规则完善、技术保护以及监督惩戒三个不同层面,厘清微信公众号版权侵权治理思路,进行微信公众号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74.
口语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形态,从传播媒介的发展脉络来看,传播学者把基于不同的传播媒介而构建起来的文化进行了区分,把文字诞生前的文化称为原生口语文化,把印刷术诞生后的文化称为书面文化或印刷文化,而把电子时代的文化称为次生口语文化。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尤其是随着微信的发展,口语传播又得到了新发展,笔者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5.
文章通过网上调查,分析了微信展览相较于实体展览与PC端上网上展览的优势,并对调查结果按照档案馆的行政级别、所属地域以及所开展的微信展览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今后微信展览在技术、形式与宣传等方面应做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76.
微博、微信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及较高的用户依赖性,成为高校创新档案服务手段的新平台。以"211工程"高校档案馆为例,从开通现状、信息推送量、更新频率、服务内容等方面对微博、微信服务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高校档案馆微博与微信服务的整合策略,以期实现"双微"平台联合运行。  相似文献   
77.
微信出版门槛较低,不受成本限制,在关注度经济时代,如何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成为重要课题。文章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为例,分析其作为医学领域中一个小分支的口腔医学期刊,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转发、分享、讨论等多种读者参与的方法,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实现期刊信息的精准传播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8.
《新闻界》2018,(9):41-47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自媒体人参与信息传播活动和公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其应当具有同新闻媒体同等的公共属性。在微信公众号的新闻传播中出现了明显的煽情主义问题,其通过文章标题煽情,在虚构细节时煽情,还利用图片和视频煽情。微信公众号中的煽情主义对新闻公共善有一定程度的消解:其阻碍了对新闻真相的探寻,消解了公共价值规范,使公众对新闻事件难以达成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79.
《新闻界》2018,(9):63-71
本文是首个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角度对微信这一移动传播技术在工作情境中使用的相关研究,是基于中国语境、对过往以西方群体为样本的相关研究的补充与拓展。本研究意在探索移动化的工作要求对工作者带来的影响、工作者自身是如何体验与诠释的等问题。作者从基于工作情境下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ICT技术及移动性与工作、休闲的关系等文献的梳理入手,首先通过问卷调研与SPSS22.0软件分析来了解微信在工作中的使用等整体概况;之后基于立意抽样选取在日常工作情境中使用微信进行工作的职业群体进行深度访谈,并利用计算机质性分析辅助软件Nvivo11进行质化分析。当时刻在线不仅是一种竞争力,更是成为一种必要的基础要求时,其对工作者自身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以微信为典型代表的移动传播技术的持续连通性与可得性带来了隐性加班与免费数字劳动的正当化辩解;使得工作者正陷入失去休闲及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困境;而且"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一概念需要进行重新审视;进行非物质生产的知识型劳动者如何拥有真正的休闲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权益保护是我们未来需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80.
《新闻界》2018,(2):58-62
文章认为政务新媒体是当前公共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陷入舆论漩涡的担忧限制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因此,面对新媒体时代公共信息传播的重构格局,需要重新梳理政务新媒体与舆论生成之间的关系,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