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业科学   25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贵州省近年水产养殖病害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安排,贵州省从2003年起在全省9个市(州、地)28个县(市)设立53个测报点进行水产养殖病害监控测报。监测范围涉及池塘、稻田、网箱、山塘、流水池等多种养殖模式,监测面积近267公顷。  相似文献   
992.
温燕玲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6):25-27,24
网箱养鱼是贵州省水产主要的养殖方式之一,由于地理、经济等外在因素及生产技术等内在因素制约,养殖户收入不高,水体环境污染大,病害发生较频繁。本文从鱼种、饲料、病害、水体环境等方面分析,建议采取加快苗种体系建设、选择优质高效饲料、做好鱼病防治、推广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技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贵州省2010—2020年耕地显性边际化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山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政策指导。[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系统分析贵州省耕地显性边际化的总体态势、空间集聚效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010—2020年,贵州省耕地显性边际化率为10.20%,总体以自然边际化为主,但经济边际化发展较为迅速,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显性边际化速度不断加快。(2)贵州省2010—2020年,耕地显性边际化水平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并逐渐向西部和东南部扩张的趋势,其中2010—2015年呈现出南高北低格局,2015—2020年呈现中部高四周低格局。(3)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植被覆盖度等因素是贵州省耕地显性边际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贵州省耕地显性边际化时空演变差异性显著,地势起伏度、坡度、植被覆盖度等自然条件是影响耕地显性变化时空差异性的基础特征,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与GDP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94.
安顺地区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地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顺地区的河流在鱼类动物地理学上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自 1982到 2 0 0 0年对境内 6县 (市 ) 2 4个采集点进行系统考察 ,共获鱼类标本 3 12 5个 ,计 14 9种 ,分属 6目 2 0科 87属 ,其中有 15种为贵州省新记录。鱼类区系组成的特征集中表现为长江上游乌江水系和珠江上游红水河水系鱼类类群分布的边缘区和交替区 ,分水岭北坡和南坡在鱼类分布上的区域差异已反映出科和属的替代 ,鱼类区系在地理分布区划上应划归东洋区东亚南区的长江上游小区和南亚亚区的珠江上游小区。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明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其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对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对贵州省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实践,探讨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结果】 贵州乡村旅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取得了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营销矩阵逐步拓展,大数据洞察能力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活跃等良好局面;但也面临着数字鸿沟有待弥合,从业者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数据壁垒有待打破,盈利瓶颈有待突破,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结论】 从加快乡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数字化培训教育、推进乡村旅游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塑造乡村旅游数字化运作商业模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和新技术应用场景等五方面提出详细的应对举措,以推动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瓜菜》2017,(1):59-61
为了探明贵州省辣椒田杂草种类,对其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辣椒田内共发生杂草25科86种,其中,菊科23种、禾本科7种、蓼科7种、藜科6种、苋科5种,分别占杂草总数的26.7%、8.1%、8.1%、7%和5.8%;其中外来入侵杂草共11科21种,约占杂草总数的24.2%。根据踏查、田间密度和相对多度分析得出:该省的优势杂草共有15种,是当前防治的对象,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7.
从贵阳市获悉,由该市裕东农业发展公司申报的"黔山牌·裕东庄"牌上海青、上海青仔、奶白菜、奶白菜仔、菜心等5个蔬菜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正式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贵州省蔬菜产品绿色产品零的突破,标志着贵阳蔬菜产业已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998.
竹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促进贵州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了"12345"竹产业链推进模式。文章在系统分析贵州省竹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省级竹产业链及发展图谱。根据"资源培育-产品加工"环节的完整性,将贵州省各区域竹产业发展划分为5种类型,阐述了"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的具体应用以及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效果。针对竹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99.
贵州省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竹产业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体系建设是竹产业未来竞争的新常态。文章基于国内外竹产业标准和科技成果分析,构建了贵州省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标准、种质及质量标准、生产产品及质量标准、种植技术标准、产品加工技术标准、防护标准、检验检测标准、设施设备标准和安全限量标准9个子体系。通过分析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及其与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关系,提出了提升贵州省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的4条途径和优先发展的7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农技服务》2016,(7):97-98
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动物食物安全和基层的和谐稳定。建国以来,为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动物及其产品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各级政府和部门根据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基层动物防疫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间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畜牧业发展方式和动物防疫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出现了系统性、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变化,贵州省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也在变化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梳理我国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的变迁过程,针对贵州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贵州基层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