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11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62.
目的 观察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输注10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1、0.3、0.5 μg/kg,泵注时间5~15 min)。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2.5 μg/mL及预设靶浓度的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时采用序贯法测定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记录所有患者插管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的例数,并记录在PACU期间躁动、疼痛例数及术后2小时的镇静评分。结果 全麻诱导前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5 μg/mL下舒芬太尼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分别是:C组:0.246 ng/mL,D1组0.238 ng/mL,D2组0.215 ng/mL,D3组0.199 ng/mL。与C组相比,D3组气管插管前出现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D2、D3组拔管期间患者躁动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出现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及拔管期间疼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小时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所需的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3 μg/kg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PACU期间的躁动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期间呛咳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接受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呛咳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中重度呛咳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和瑞芬太尼均为15%(3/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14/2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期间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曲马多自控静脉镇痛(PCIA)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两组术后均使用电子微量泵静脉镇痛,泵内含曲马多800mg和托烷司琼5 mg,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啶200 μg,观察麻醉开始前(T0)、术后2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次数(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T1~T5时点的VAS,记录术后24 h内曲马多用量、PCIA按压次数、术后哌替啶使用例数及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镇静过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1~T4时点MAP、HR和VAS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1~T4时点MAP、HR高于T0和T5 (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用量、PCIA按压次数及哌替啶使用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提高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曲马多PCIA的镇痛效果,减少曲马多用量,降低恶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TURP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81岁,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8例.全麻诱导前D组静脉输注负荷量Dex 1μg/kg,10 min后改为恒速静脉输注Dex 0.5 μg&#183;kg-1&#183;h-1至术毕前30 min,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时的MAP和HR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采用MMSE评分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在T1、Tz时的MAP明显高于D组(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明显升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Dex可减少老年患者TURP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术中麻醉平稳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邵青 《中国药业》2014,(17):16-1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D组插管前15 min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后以0.5μg/( kg&#183;h )的速率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均以七氟烷行诱导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窥视会厌(T2)、插管成功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观察患者呛咳、恶心及躁动等不良反应,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及插管知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0时点的HR,MAP无明显差异( P>0.05);与T0比较,D组T1~T5时HR降低( 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C组T2~T3时HR显著增加( P〈0.05),明显高于D组( P〈0.05);与T0比较,C组T2~T3时MAP增高( P〈0.05),且高于D组( P〈0.05),而D组各时点MAP无明显变化( P>0.05);D组患者插管反应、插管知晓及SpO2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七氟烷诱导困难气道插管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