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6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医药卫生   66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瘤苗细胞主动免疫诱导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直接分离骨髓树突状细胞和体外生长因子诱导扩增培养相结合,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再以500g/LPEG诱导其与NS1骨髓细胞融合,HAT选择培养得到两者的融合细胞,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在体动物实验。结果:融合细胞也能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NS1无此作用。体内免疫预防试验表明,融合细胞活瘤苗1次免疫后,诱导出较强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获得抵抗野生型NS1攻击的保护性反应,但对无关瘤株则无此抵抗力。融合细胞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试验显示,融合细胞静脉注射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其生存期。结论: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的瘤苗体内免疫,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可望成为肿瘤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BALB/C小鼠脾来源树突状细胞(spleendendriticcels,sDC)与肿瘤细胞融合体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以灭活的NS1细胞免疫活化BALB/C小鼠,取其sDC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融合细胞;用此融合细胞作为瘤苗,免疫治疗皮下荷NS1瘤的小鼠2次,间隔1周。结果:融合细胞瘤苗本身无致瘤性。用融合细胞瘤苗免疫治疗荷瘤小鼠后,其瘤体消失,且在观察期60d内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脾来源树突状细胞与NS1细胞融合瘤苗免疫荷瘤小鼠后,激发其体内存在的抗NS1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胃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 ,DC)的浸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S 10 0蛋白抗体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 ,对 3 0例胃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DC定量计数。结果 :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织中每个高倍镜视野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 1 43± 12 0 5和 10 45± 13 5 4,两组DC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平均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6 90± 4 43和 15 99± 8 3 6,无淋巴结转移的DC数量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0 1;术后生存期 <5年和≥ 5年的两组DC计数分别为4 68± 3 2 9和 10 47± 7 71,P <0 0 5。结论 :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 ,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提示DC细胞的浸润程度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近年来树突状细胞的基础研究以及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通过介绍有关树突状细胞的各类疫苗在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对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前景做一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扩增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形态学和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DC前体细胞(主要为CD14 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成熟DC.观察DC形态、分析DC表型、核型及检测DC激发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分离的DC前体经rhGM-CSF和rhIL-4共同培养1周后,可获得大量成熟DC,扩增了24.5倍,纯度达90%以上.DC高表达分化抗原CD86、CD40、HLA-DR、CD83、CDIa,能强烈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人外周血CD14 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从而为进一步开展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索使用质粒转导制备转基因DCs疫苗的方法。方法 采用细胞因子rhIL 4和rhGM CSF诱导培养法制备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用Lipofectine向人DCs转染含人CEA真核表达质粒。结果 转染组DCs培养上清CEA含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培养上清CEA含量。结论 人CE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DCs可内源性表达CEA  相似文献   
110.
转移性癌细胞体外水解酶表达及影响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阐明树突状细胞肉瘤 (DCS)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其水解酶表达的类型及一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 采用水解空斑法检测 10种特异性蛋白酶抑制剂、不同抗体及基质对 DCS细胞的体外蛋白水解作用的影响。结果 抑肽酶 (aprotinin)、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 Na2 )、抑胃酶 ((pepstatin)可显著抑制 DCS细胞的蛋白水解作用。抗泛素抗体、抗 DCS抗体对 DCS的蛋白水解作用无明显影响。在纤粘连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 N)基质上 DCS细胞铺展良好 ,蛋白水解作用不明显。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 ,DCS细胞可表达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非基质水解酶 )、天门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抗泛素抗体、抗 DCS抗体对 DCS细胞的蛋白水解作用无明显影响。不同基质上 DCS细胞水解酶表达状态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