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6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黄艳菲  蔡旭  冉波  李文兵  杨正明  张绍山  刘圆 《中草药》2020,51(17):4521-4530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全草(非花入药部位)(HMI)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0批次HMI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UPLC-ESI-Q-TOF-MS/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指认,测定10批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能更大程度反映HMI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关联抗氧化能力指标与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关性,综合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HSCCC法分离鉴定所筛选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从HMI提取物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UPLC-ESI-Q-TOF-MS/MS法指认了样品中的18种化学成分,包括16种黄酮类成分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DPPH清除能力能更大程度反映HMI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29个共有峰与DPPH清除能力的关联度均大于0.5,综合分析确认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2′′′-O-乙酰基-β-D-半乳糖基-(1→6)-β-D-葡萄糖苷]作为HMI的质量标志物,其中槲皮素-3-O-[2′′′-O-乙酰基-β-D-半乳糖基-(1→6)-β-D-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结论基于谱效关系的HMI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与药效相关的核心质量标志物,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2.
多基原兔耳草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必兴  苟琰  齐景梁  蒋桂华  耿昭  周娟 《中草药》2020,51(15):4019-4024
目的建立现有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兔耳草基原全缘兔耳草Lagotis integra(药材名为兔耳草)及短管兔耳草L. brevituba(药材名为洪连)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并通过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场上其他3种较为常见的兔耳草(圆穗兔耳草L.ramalana、革叶兔耳草L. alutacea及短穗兔耳草L. brachystachy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全缘兔耳草与短管兔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低,故分别建立二者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5℃(全缘兔耳草)及25℃(短管兔耳草)。结果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指认了14个共有峰,并标定了大车前苷、鞭打绣球苷B、10-O-trans-p-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及10-O-[(E)-3,4-di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峰;所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存在13个共有峰,并标定松果菊苷、大车前苷及毛蕊花糖苷峰;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全缘兔耳草及革叶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短管兔耳草及圆穗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结论已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对各基原兔耳草进行鉴别,建议革叶兔耳草与全缘兔耳草同时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圆穗兔耳草可作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洪连"的新基原。  相似文献   
683.
升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是一味既具有升浮药性,又具有沉降药性的代表药物。由于升麻属植物资源分布广且品种繁多,为深入开展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根据中医临床用药传统,以《中国药典》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Cimicifuga dahurica”“Cimicifuga foetida”为检索词,检索1990—2021年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1075篇,筛除非药典基原品种研究文献后,纳入有效文献156篇,对近30年来《中国药典》基原品种升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传统中药升麻的升降浮沉药性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选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紧密结合升麻的传统中医功效主治进行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弘扬中医药特色,进一步揭示升麻升降...  相似文献   
684.
何庆元  刘丽  孙武  朱军军  惠雪  朱浩波  徐荣华 《中草药》2023,54(20):6813-6818
目的 分析不同来源栝楼Trichosanthes资源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自然亚群间基因漂移分析以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栝楼育种奠定基础。方法 从100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稳定性高的43对引物对13个来源于3个自然亚群的栝楼资源进行扩增,进行不同亚群间和品种之间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扩增出69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到79.16%,整个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观察等位基因数(observing the number of alleles,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香农信息指数(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和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H)依次为0.495 5、1.791 6、1.374 6、0.359 4和0.231 6,3个自然亚群中其他野生类群的遗传丰富度最高,潜山和合肥自然亚群之...  相似文献   
685.
目的 筛选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的最佳配伍比例,联合体内、外实验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抗缺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进行分组,通过Na2S2O4法、H2O2法及物理缺氧法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对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配伍比例进行初步筛选;将8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麻花秦艽-红景天不同配伍比例组(2:8,3:7,4:6,5:5,6:4,7:3,8:2),每组8只。预先灌胃给药15 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常压缺氧试验,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时间并检测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麻花秦艽-红景天4:6组及麻花秦艽-红景天3:7组小鼠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MDA含量及SOD活力;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对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通过qPCR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体外实验研究发现,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具有较好的抗缺氧活性;体内实验结果显示,4:6及3:7配伍比例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肺组织中NF-κB、IL-6及IL-1β及MDA含量,升高IL-10含量及SOD活力,且以麻花秦艽-红景天3:7组疗效最佳;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的潜在活性成分可能为熊果酸、齐墩果酸、没食子乙酸乙酯等,核心靶点有SRC、PIK3CA、MAPK3等,其抗缺氧作用信号通路主要为PI3K-Akt、HIF-1等。qPCR结果显示,麻花秦艽-红景天可升高缺氧小鼠肺组织中的PI3K、Akt、mTOR及p62表达。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核心靶点SRC、PIK3CA及p62与潜在活性成分齐墩果酸、山奈酚、没食子乙酸乙酯、槲皮素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具有抗缺氧活性,其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及调控自噬发挥抗缺氧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86.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瓜蒌皮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出适宜的瓜蒌皮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方法收集安徽产新鲜瓜蒌皮,分别采用传统与现代产地加工干燥方法[40、50、60、70℃控温热风干燥,40、50、60、70℃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度-0.08 MPa),50、60、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晒干,阴干]加工处理,结合干燥样品外观性状,以药效成分(5种黄酮类芦丁、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橘红素,3种三萜类葫芦素D、葫芦素B、葫芦素E)、营养滋补类成分(2种糖类葡萄糖、果糖,18种氨基酸类苯丙氨酸、L-亮氨酸、异亮氨酸、L-色氨酸、γ-氨基丁酸、L-蛋氨酸、L-缬氨酸、脯氨酸、L-酪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酸、L-谷氨酰胺、L-丝氨酸、L-天门冬酰胺、L-瓜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12种核苷类胸腺嘧啶核苷、2′-脱氧尿苷、腺嘌呤、尿苷、腺苷、2′-脱氧肌苷、肌苷、胞嘧啶、鸟嘌呤、2′-脱氧鸟苷、胞苷、鸟苷)共40种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所得瓜蒌皮药材样品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优选瓜蒌皮最佳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结果不同干燥品中,药效成分及营养滋补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果糖及葡萄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8%~21.32%、4.46%~15.63%;70℃微波真空干燥处理获得的瓜蒌皮所含黄酮类和四环三萜类成分总量最高,40℃控温热风干燥处理的总量最低。通过对14种不同干燥方式获得的瓜蒌皮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70℃控温热风干燥、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50℃微波真空干燥和60℃控温热风干燥方式获得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均优于传统晒干。结论结合药材的外观性状、色泽、质地、干燥时间及功效成分含量等因素,基于目前企业设备现状,建议70℃控温热风干燥为瓜蒌皮产地加工条件;基于未来新型设备的发展,70℃中短波红外干燥可作为瓜蒌皮产地加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将为瓜蒌皮药材产地加工的规范化和品质特征的形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