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与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腹股沟疝213例,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A组)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组(B组)。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及术后1、2d 的疼痛评估。结果二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1、-0.589、-0.488、-0.013、403.619,χ2=0.002,P=0.556、0.833、0.626、0.990、0.001、0.967)。术后1、2 d 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0.024,P=0.978、0.988)。A组发现对侧隐匿疝10例(9.2%),B组未发现,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P=0.016)。随访2年,二组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儿童疝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儿童疝都属于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易掌握,各有优缺点,应因地制宜推广该技术。  相似文献   
102.
郑直  段鑫  王勇  李明杰 《腹部外科》2014,(3):176-1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并发症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78例LS患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溶血性贫血5例,脾囊肿6例,脾血管瘤4例,外伤性脾血肿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3例.术前行脾脏64排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回顾性研究LS的并发症并进行总结.结果 78例LS中转开腹5例,1例进行二次剖腹探查手术,3例脾窝感染和2例胰瘘,迟发型胃瘘1例,脾组织残留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LS在经过30例以上的经验积累,其并发症可以显著的减少,精细的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是保证手术安全的操作基础.只要经验足够,L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不同内脏型肥胖评分对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质量及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内脏脂肪面积(VFA)≥100 cm2、内脏脂肪体表比≥85 cm2/m2以及系膜脂肪比(MFR)≥0.44作为临界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类,评价不同评分对直肠癌手术质量的影响.结果 以通用的Quirke直肠系膜完整度评价标准评价时,系膜完整率达97.8%.以BMI进行分类,两组间在术中术后以及系膜完整度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VFA进行分类,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淋巴结检出率、系膜完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内脏脂肪体表比(VFA/BSA)进行分类,两组间在切口长度及系膜完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FR比≥0.44为临界值进行分类时,两组间在系膜完整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仅VFA水平是反映直肠系膜完整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即使对于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能达到满意的系膜完整切除,BMI并不能反映肥胖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质量及手术难度的影响.采用更严格系膜完整度评价标准时,VFA作为评价内脏型肥胖的重要指标,较VFA/BSA、MFR及BMI能更敏感地反映肥胖对直肠癌术后系膜完整度以及手术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五孔手术的比较,探讨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外四病区开展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采用配对病例对照设计,筛选出43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三孔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标本长度、下切缘、术后恢复流质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死亡率等与五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孔组的材料费用较五孔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3~24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复发率、总生存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五孔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并有助于降低手术材料费用,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LSED)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47例因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LSED患者,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1、7、14 d的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术后7、14 d行彩超检查明确有无PVT;对D-二聚体水平的LSED后PVT诊断效能行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47例患者中有21例于术后发生PVT。PVT组与非PVT组患者LSE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持续升高,但PVT组术后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VT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PL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LSED后PVT诊断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1(P<0.05)。 结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LSED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血浆D-二聚体持续较高水平(≥14 mg/L)者,发生PVT的危险性较大,应加强血栓监测及抗凝预防。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87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0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0 min,术后1~2 d出院。无阴囊血肿发生。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3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5~2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肠道内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患儿施行腹腔镜肠道内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于腹腔镜下成功取出肠道内异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2min;出血5~10mL;术后2~4d恢复进食;术后无肠瘘、肠漏、腹腔感染积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肠道内异物取出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8.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5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例幽门黏膜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并发脐部戳孔疝,经修补治愈,1例术后仍有呕吐,行开放手术证实为肌层切开厚度不够所致。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瘢痕小,但需要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探讨脂肪囊内解剖途径在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经脂肪囊内解剖途径血管区,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65例.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25~ 70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5例,库兴综合征14例,嗜铬细胞瘤5例,副神经节瘤10例,髓脂瘤12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9例;瘤体直径范围1.5 ~8.0 cm.这些病例手术均通过后腹腔镜经脂肪囊内途径完成.结果 本组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手术时间25 ~ 150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5 ~ 300 mL,术后住院时间3~8d.术后随访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依据脂肪囊内途径的解剖步骤,术中出血少,解剖层次清楚,较好避免术中腹膜损伤.脂肪囊内途径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科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