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35篇
  免费   3892篇
  国内免费   4580篇
医药卫生   90007篇
  2024年   380篇
  2023年   1314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547篇
  2020年   1543篇
  2019年   1764篇
  2018年   904篇
  2017年   1536篇
  2016年   1732篇
  2015年   2063篇
  2014年   2997篇
  2013年   3141篇
  2012年   4304篇
  2011年   4961篇
  2010年   4636篇
  2009年   4842篇
  2008年   5406篇
  2007年   5136篇
  2006年   4883篇
  2005年   5377篇
  2004年   4460篇
  2003年   4042篇
  2002年   3328篇
  2001年   2861篇
  2000年   2178篇
  1999年   1955篇
  1998年   1819篇
  1997年   1562篇
  1996年   1481篇
  1995年   1420篇
  1994年   1122篇
  1993年   861篇
  1992年   715篇
  1991年   715篇
  1990年   595篇
  1989年   590篇
  1988年   257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核被膜钙泵活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a2 + 、ATP、ADP和AMP对细胞核被膜钙泵 (Ca2 + ATPase)活性的调节。方法 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密度梯度分离纯化细胞核 ,定磷法测定Ca2 + ATPase活性。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 ,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血浆MDA和FFA显著升高 (P <0 0 1) ;细胞核Ca2 + ATPase活性下降 ,对Ca2 + 亲和力降低 ;ADP、AMP对核Ca2 + ATPase活性的影响明显减弱 ;ATP对Ca2 + ATPase的作用在 [ATP]小于 1 0mmol L时 ,与正常细胞Ca2 + AT Pase活性无显著差异 ,浓度增至 2 0mmol L时 ,活性低于正常细胞 ,ATP浓度继续增加 ,核Ca2 + ATPase活性快速增加。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a2 + 、ATP、ADP、AMP对心肌细胞核Ca2 + ATPase活性的影响发生了明显改变 ,其病理生理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脊髓压迫伤后给予AG进行治疗,24 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NOS活性;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4周后用电生理和动物行为学等指标评价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正常大鼠和损伤未治大鼠为对照。结果AG可以抑制组织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同时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比率,提高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恢复运动诱发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与对照及损伤未治大鼠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NOS抑制剂可以使伤后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提示iNOS活性变化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更具决定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伤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3.
994.
赵明中  胡大一 《中国医刊》2004,39(12):58-59
根据降脂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2001年公布了血脂异常治疗指南--ATPⅢ报告[1],这对规范开展降脂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自ATPⅢ发表后2~3年来,又有多个他汀药物临床研究结果的问世,这不仅进一步肯定了ATPⅢ指南中有关他汀治疗的一些建议,而且更加重视与强调了心血管高危患者降低LDL-C水平的重要价值,依据这些循证的结果,今年7月发表了 ATPⅢ最新修订建议,这标志着在他汀革命的进程中取得了又一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995.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早期溶栓治疗是治疗ACI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现将临床疗效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996.
肾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但又是一种免疫原性的肿瘤,对以细胞因子IFN - α和IL - 2的免疫治疗有一定反应,但其敏感性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最终大多数患者肿瘤进行性生长,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对肾癌COX - 2基因表达以及肾癌免疫治疗认识的发展,COX - 2抑制剂可以显示其增强肾癌免疫治疗敏感性的作用,效果令人鼓舞.进一步的研究预示,COX - 2抑制剂将表现出更大的作用,给肾癌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997.
王家有  潘三强  韩辉  宿宝贵 《广东医学》2003,24(11):1179-1180
目的 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 ,为NO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训练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形态和数量等形态学指标。结果 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海马CA1 -4及DG区 ;在层次上主要分布在海马锥体细胞层和DG颗粒细胞层。在颞叶以Ⅱ ,Ⅲ ,Ⅴ ,Ⅵ层分布为多 ;②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增多 (P <0 0 5 ) ;③模型 3周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模型 1周组也增多 (P <0 0 5 )。结论 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强 ,提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突发性聋(SD)是耳鼻咽喉科一种较常见的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永久性聋。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极短时间(数分钟至72h)听力下降即可达高峰。治疗方法颇多,溶栓药、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高压氧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治疗效果不一。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法(MPPT)治疗SD的文献报道较少,近年来笔者对44耳SD采用MPPT加东菱克栓酶治疗,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iNOS、p53在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p5 3蛋白在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5 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头颈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0例喉乳头状瘤、2例甲状腺腺瘤、7例正常头颈部粘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的表达。采用SABC法测定组织中 p5 3的表达。 结果 头颈部癌组织iNOSmRNA阳性表达率为 82 .0 0 % ,较对照组癌旁组织 (2 0 .0 0 % )、良性肿瘤组 (41.6 7% )、正常人组 (0 / 7)明显增高 (P <0 .0 0 0 1,P <0 .0 0 5 ,P <0 .0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组 (2 1/ 2 2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71.4 3% ) (P <0 .0 5 ) ;喉癌组、其他头颈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 85 .0 0 %、70 .0 0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iNOSmRNA阳性表达与T分级呈正相关 (T1~T2 为 70 .83% ,T3 ~T4为 92 .31% ,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G16 6 .7% ,G2 91.6 7% ,G3 90 .0 0 % ,P <0 .0 5 ) ;与生存率呈负相关 (P <0 .0 5 )。p5 3的阳性率为 5 5 .0 0 % ,且与iNOS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头颈部癌组织中存在iNOS ,iNOSmRNA表达与 p5 3表达呈正相关。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 (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头颈部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老化过程中α-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化过程中α-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方法:使用Sephacryl S-300HR分离幼年、中年和老年兔晶状体皮质和核α-晶体蛋白。测定α-晶体蛋白对加热(60℃)诱导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β-晶体蛋白凝聚,果糖(37℃)和加热(60℃)诱导CAT失活的保护作用。结果:四种评估伴侣功能的方法有类似的结果。不同年龄兔晶状体皮质α-晶体蛋白的保护作用较核强,αH-晶体蛋白的伴侣功能均较αL-晶体蛋白降低;随着老化晶状体皮质αH-和αL-晶体蛋白的伴侣功能无显著性降低,但核αL-晶体蛋白伴侣功能的降低具有显著性。结论:晶状体核α-晶体蛋白年龄依赖性伴侣功能的降低,可以参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