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7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医药卫生   1160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651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程艳 《家庭护士》2007,(7):52-52
一忌久穿硬底鞋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老年人,足板缺乏弹性,站立或行走稍久后,往往会有足髁、膝和腰部疼痛的感觉。故老人要注意别久穿硬底鞋,以免损伤了已失去弹性的足板,而应多穿质地柔软、舒适轻便的软底鞋或布鞋。  相似文献   
99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术前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8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此例术后予以膀胱内丝裂霉素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不需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但为预防肿瘤复发,仍需随访与复查。  相似文献   
993.
徐栋梁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57-4158
1938年,中国当时的《外科学报》报道三关节融合术,可能是我国踝足外科发展的起点。历经70年,足踝外科在创伤重建、畸形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治、踝足部矫形康复等方面,改良或创新了很多种手术和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足踝损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对足踝损伤后的重建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足踝外科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状况,踝足外科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的广泛开展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4.
矫形器主要用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预防、矫正肢体畸形或代偿肢体丧失.下肢矫形器是用于整体或部分下肢的矫形器,是使用最早、最广泛的矫形器.本文应用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1-01/2007-12的相关文献52篇,最终纳入19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了解下肢矫形器的分类、特点及功能,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确定矫形器的装配.综合评价应用设计适宜的下肢矫形器矫正脊髓损伤后截瘫、脑卒中后偏瘫、脑性瘫痪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996.
背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足部畸形,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治疗时机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干预糖尿病高危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高危足病人120例,按照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敏灸联合血管神经治疗仪,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感觉神经功能、踝肱指数(ABI)以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功能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踝肱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血管神经治疗仪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有一定的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感觉神经及血管功能,延缓糖尿病足的发展,为糖尿病高危足提供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背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性外翻越来越多见。老年性外翻一般畸形严重,很难依靠单一截骨术矫正足部的全部畸形。目的:观察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患者138例(253足),男31例(45足),女107例(208足);年龄65~92岁,平均(77.8±2.3)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定。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拍摄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和记录HVA角、IMA角、DMAA角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评定。结果:13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0.5)年。无一例出现截骨处迟延愈合和不愈合,无跖骨头坏死。所有患者术后7 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随访时更显著(P<0.01)。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功能评定,总优良率为96.8%。HVA角、IMA角、DMAA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发现各角度均较术后6周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亦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结合趾骨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在单一切口下即可完成,操作相对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背景:僵硬是第1跖趾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背伸活动受限。僵硬的治疗常采用关节唇切除术与趾骨截骨术,但是对于第一跖骨是否存在抬高,跖骨截骨下沉和短缩是否可有效治疗僵硬,现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目的:分析僵硬患者是否存在第1跖骨抬高和过长,评价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13例15足。记录术前侧位第1、2跖骨间夹角(IMA)、术后骨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患者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跖趾关节间隙、第1跖骨突出度(MPD)。结果:术前X线片示4足存在跖骨抬高(侧位IMA为4.8°~8.7°),8足存在第1跖骨过长(MPD为2.2~6.9 mm)。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平均(16.7±4.7)个月。术后4周均达到骨愈合。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9.7°±10.4°(4°~40°)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57.9°±12.2°(36°~72°)。至末次随访时,AOFAS趾功能评分、VAS评分,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第1跖趾关节间隙、MPD,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无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僵硬患者存在第1跖骨过长与上抬,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可有效治疗僵硬,明显改善跖趾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足部畸形,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治疗时机与治疗方法的选择。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儿外科门诊。对象:1998-01/2003-01在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外科门诊就诊的马蹄足患儿88例125足。纳入标准:年龄12个月以内,有典型的足畸形,即足内侧软组织紧张,前半足不能外展,足跟紧不能背屈。排除标准:年龄大于12个月,单纯跖内收畸形,并发于脊髓脊膜膨出的马蹄足,脑性瘫痪性马蹄足,灰髓炎后遗马蹄足及多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