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758篇
  免费   9758篇
  国内免费   7476篇
医药卫生   309992篇
  2024年   997篇
  2023年   3619篇
  2022年   3054篇
  2021年   4114篇
  2020年   3882篇
  2019年   3840篇
  2018年   2114篇
  2017年   3866篇
  2016年   4160篇
  2015年   5735篇
  2014年   10956篇
  2013年   11395篇
  2012年   15835篇
  2011年   17156篇
  2010年   16385篇
  2009年   16173篇
  2008年   18059篇
  2007年   16395篇
  2006年   15694篇
  2005年   17056篇
  2004年   17161篇
  2003年   15533篇
  2002年   11525篇
  2001年   13147篇
  2000年   10634篇
  1999年   8662篇
  1998年   8344篇
  1997年   7944篇
  1996年   6489篇
  1995年   6180篇
  1994年   3812篇
  1993年   2427篇
  1992年   2136篇
  1991年   1788篇
  1990年   1273篇
  1989年   1372篇
  1988年   319篇
  1987年   279篇
  1986年   206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1.
目的 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2017年1-12月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细菌共34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9株,占20.9%;革兰阴性菌2717株,占79.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72.3%,耐甲氧西林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5.3%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1.4%、50.7%和19.4%。肠杆菌科细菌中克雷伯菌属和沙雷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7.5%和36.0%,其他菌属的耐药率低于3%。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80.3%和79.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7%和28.4%。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3%(171/546)、0.6%(3/508)和0.7%(3/416)。结论 本院革兰阴性菌呈增多趋势,尤其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高度关注,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膝关节疼痛与术后下肢力线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膝关节置换术下肢对线方式主要采用机械力学对线方法,该方法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是有部分患者也会产生术后膝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导致术后患者满意度较差。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运动力学对线技术并应用于临床。运动学对线技术旨在重建患者的解剖结构,将膝关节假体运动轴与膝关节生理性运动轴保持一致,减少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和韧带的松解,实现膝关节生理性运动。该文就运动力学对线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181-1183
目的分析采用FloTrac/Vigileo~(TM)监测剖宫产中预注血管活性药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30例,分别为麻黄碱组(M组)、间羟胺组(J组)和对照组(S组)。M组给予泵注麻黄碱10 mg/min,J组给予泵注间羟胺0.3 mg/min,S组给予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三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MAP、HR、CO、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组、J组产妇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且MAP在麻醉后比较稳定。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p 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麻黄碱、间羟胺用于CSEA下剖宫产使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Flo Trac/Vigileo系统可用于产妇剖宫产术中持续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20,(1):80-82
目的:探讨窄波段红光光学疗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变应性鼻炎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窄波段红光光学疗法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使用窄波段红光光学疗法治疗,接受660 nm光鼻内照射,每次15 min,2次/d,连续14 d(每天接受6焦耳的剂量);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鼻喷丙酸氟替卡松及口服氯雷他定治疗。评价两组基于症状评分和临床评估,包括治疗前和治疗后鼻内镜的影像学表现、鼻结膜炎量表,以及鼻腔刺激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1月后,治疗组鼻部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其中打喷嚏、流清涕症状改善率70%,鼻塞改善率82%;对照组分别73%和68%,鼻塞症状有显著改善。结论:窄波段红光光学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尤其对鼻塞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比较IVF 3PN、IVF 2PN、ICSI 3PN和ICSI 2PN胚胎的卵裂模式和胚胎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经时差胚胎监测(Time-lapse)培养箱培养的393个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根据受精结局分为4组:IVF 3PN组(n=132)、IVF 2PN组(n=150)、ICSI 3PN组(n=11)和ICSI 2PN组(n=100),分析比较各组胚胎的卵裂模式和原核出现时间、原核消失时间、第一次卵裂时间、t4、t3-t5等胚胎动力学参数。结果 IVF 3PN组胚胎第一次卵裂模式异常率(100%)显著高于IVF 2PN组胚胎(4.67%)、ICSI 3PN组胚胎(18.18%)和ICSI 2PN组胚胎(5.00%)(P0.001),而ICSI 3PN组、ICSI 2PN组和IVF 2PN组胚胎之间的第一次卵裂模式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IVF 3PN组胚胎原核消失时间[(25.76±1.33)h]显著长于IVF 2PN组[(21.43±1.76)h]、ICSI 3PN组[(21.86±1.63)h]和ICSI 2PN组[(20.14±1.78)h](P0.05),IVF 3PN胚胎第一次卵裂时间亦显著长于其余3组[(27.06±1.59)h vs.(22.64±1.38)h、(22.32±1.56)h、(22.78±1.66)h](P0.05);ICSI 3PN组、ICSI 2PN组和IVF 2PN组胚胎之间的原核消失时间和第一次卵裂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F 3PN胚胎与IVF 2PN、ICSI 3PN和ICSI 2PN胚胎的卵裂模式和原核消失时间、第一次卵裂时间等动力学参数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6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6家三甲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和合理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7.69±2.527)分,有94.4%的临床医生愿意参加抗菌药物相关培训,90.8%的临床医生会依据指导原则进行处方行为。结论三甲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知识得分偏低,且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提高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围术期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与高血氨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6月在围术期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预防癫痫的46例患者的血氨水平及其他临床特征。结果 出现高氨血症的患者24例,血氨水平正常的患者22例。两组患者间用药前血ALT及DBIL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氨血症组与正常组间的血药浓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氨血症组有3例患者出现急性意识障碍。所有患者除血氨水平外,其他各项检验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高氨血症组患者用药后血ALT与血氨水平呈中等程度正相关。结论 尽管肝功能指标和丙戊酸血药浓度与使用丙戊酸后的血氨升高有一定关系,但安全的治疗范围并不一定能规避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临床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