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68篇
  免费   2293篇
  国内免费   2393篇
医药卫生   49254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984篇
  2022年   824篇
  2021年   974篇
  2020年   987篇
  2019年   1049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1041篇
  2015年   1329篇
  2014年   2141篇
  2013年   2133篇
  2012年   2935篇
  2011年   3312篇
  2010年   3057篇
  2009年   2921篇
  2008年   3444篇
  2007年   3064篇
  2006年   2605篇
  2005年   2904篇
  2004年   2290篇
  2003年   1872篇
  2002年   1386篇
  2001年   1235篇
  2000年   970篇
  1999年   835篇
  1998年   651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65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移植肝缺血型胆道病变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处理棘手,日益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成活及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尝试用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治疗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2.
吴远先 《中外医疗》2009,28(21):94-94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依那鲁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95例,30例使用葛根素治疗,30例使用依那普利治疗,35例使用葛根素联合依那瞢利治疗,治疗后观察尿白蛋白(uAER)排泄率和肾功能(*BUN,Cr)变化。结果各组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葛根素和依那瞢利治疗姐下降明显(P〈0.01)。结论采用葛根素联合依那瞢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由糖尿病引发的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而且近年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更是心血管病变的一个信号,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因此积极探索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的有效药物和方法成为近年来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牛磺酸是含磺  相似文献   
104.
辛伐他汀对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体外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以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为模型,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生成量及相对电泳迁移率(REM)为指标,研究了辛伐他汀对铜离子(Cu2 )诱导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结果随辛伐他汀浓度从1~10μmol/L的增加,TBARS值分别减少67.3%,73.9%,81.9%,REM值减少48.3%,55.2%,58.6%,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关系.其中10μmol/L辛伐他汀可几乎完全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结论辛伐他汀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u2 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ADR-GHMN(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叶加磁场,磁场应用30 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ADR-GHMN,左外叶不加磁场,30min后,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注入的纳米粒75~85%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ADR-GHMN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在磁场作用下,ADR-GHMN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很少;试验组肾、心、肺、小肠、脾及外周血于对照组的放射活性比较明显降低,表明磁性物质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糖尿病模型鼠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分别测定链脲佐菌素(STZ)和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形成的糖尿病模型鼠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糖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血糖≥16.7 mmol/L的大鼠与血糖<16.7 mmol/L的大鼠相比,其血清白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趋势(r=0.7434,P<0.001)。提示血清白蛋白可能不仅是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结果,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7.
①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内皮素 - 1 (ET - 1 )含量的变化及BQ - 1 2 3的干预作用。②方法 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 8组 ,即 :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 0 .5、2、4、6、1 0小时组与BQ - 1 2 3组 ,分别测定血浆LDH、CK活性、ET - 1水平及骨骼肌中MDA含量、ET - 1放免活性和组织湿 /干重比值。③结果 IR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生化指标显著增高 (P <0 .0 1orP <0 .0 5) ;BQ - 1 2 3组与再灌注 4小时组比较 ,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orP <0 .0 5)。④结论 ET - 1可能参与了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BQ - 1 2 3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早在本世纪60年代,就有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开始进行研究;目前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报道数以百计,不胜枚举,但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仅就其某一方面或某一因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探讨,不免有其局限性,所得结果也就不免有其片面性,不够全面和正确,因此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治和预后尚无统一认识。目前主要治疗首先是脑水肿的处理,包括巴比妥类、糖皮质激素和高渗制剂的使用等,但疗效均不肯定。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于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预防及减少远期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住本院儿科病房的61例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早期诊治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9.
危重病患者液体复苏中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的利弊之争已持续了数十年,因缺乏充分而有说服力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最为理想的复苏液体尚无定论。医生们所面临的选择只能参考相关的荟萃分析结果,但却往往因其相互矛盾使医生们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10.
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置放。结果 血管造影精确显示了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损伤等病变性质。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血栓病变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取代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例溶栓后证实动脉破裂和1例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后转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放射与外科方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肢体动脉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有效挽救伤者肢体和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