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8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医药卫生   598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同时运用三维适形与调强的混合调强放疗(Hybrid-IMRT)与调强放疗(IMRT)用于脑转移瘤同期加量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例进行头颅放疗的患者,分别设计Hybrid-IMRT计划和IMRT计划。Hybrid-IMRT计划包括全脑行三维适形(两野对穿)3 600 cGy/20 F、脑转移灶行IMRT同期加量至5 000 cGy/20 F;IMRT计划全程运用IMRT给予全脑照射3 600 cGy/20 F、脑转移灶5 000 cGy/20 F。在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两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平均剂量和机器跳数,危及器官脑干、视神经、晶体、视交叉、眼球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结果: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ybrid-IMRT计划的PGTV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P<0.001);Hybrid-IMRT计划的脑干、视交叉、左右晶体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左右眼球的平均剂量以及左右视神经的最大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Hybrid-IMRT计划的机器跳数比IMRT计划减少了约70%(P<0.001)。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ybrid-IMRT计划相较IMRT计划靶区剂量更加均匀,治疗时间缩短,也能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92.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和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正常人造血干细胞培养1周后,rhIL-6组干细胞数增至4.7±0.7倍;rhGM-CSF组增至9.3±1.0倍;rhIL-6+GM—CSF组增至13.4±3.3倍。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造血干细胞CFU-E集落分析:rhIL-6组未见CFU-E集落形成;rhIL-6+EPO组则CFU-E集落明显高于rhEPO组,p<0.01.造血干细胞CFU-Mix集落分析:rhIL-6组和rhGM-CSF组可见CFU-GM浆落,无CFU+Mix集落形成;rhIL-6+GM-CSF组有CFU-Mix集落形成;rbIL-6+GM-CSF+EPO联合应用,有CFU-n,m,M,E混合集落数增多。实验结果提示rhIL-6对造血干细胞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主要刺激粒—单系组细胞增殖。rhIL-6与rhEPO有协同作用,能促进rhEPO刺激红系祖细胞的作用。rhIL-6与rhGM-CSF亦有协同作用,可以刺激多能干细胞形成混合集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1C6)的生物学功能.观察1C6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生长增殖的影响,利用不同刺激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观察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1C6)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MTT法检测单克隆抗体抑制细胞增殖以及介导补体杀伤靶细胞的功能.利用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同种异型抗原诱导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在加入或未加入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1C6)的情况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3H-TdR掺入量.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的1C6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多种细胞系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刺激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加入1C6的实验组细胞克隆明显减少,3H-TdR掺入量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受抑.结论 1C6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介导补体杀伤多种靶细胞.1C6对抗CD3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HLA衍生肽 (RDP12 5 8)的免疫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化学方法合成一种HLA衍生肽(RDP12 5 8) ,以3 H TdR掺入法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酶化学法观察其对脾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1(hemeoxygenase 1,HO 1)活性的影响。结果 :RDP12 5 8可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增殖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HO 1的活性。结论 :RDP12 5 8能够显著抑制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所致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 ,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HO 1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壳聚糖—明胶混合膜的制备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将壳聚糖与明胶按一定比例混合制膜,通过体外降解及动物体内实验研究了其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混合膜在小鼠体现人降解速度较快,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溶菌酶对混合膜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
18例恶性苗勒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苗勒混合瘤(MMMT)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女性生殖系统MMMT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9例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各部位MMMT的形态特征相似,均含有上皮及间叶两种组织成分,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组织成分形态多样,免疫组化有助于判断。恶性度与异型性、核分裂数及出血坏死程度有关。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化疗有效。结论:MMMT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形态学,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7.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研究重型肝炎患者乙型和丙型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了36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复制状况,发现较普遍存在HBV复制,阳性率高达78%;HCV复制亦较活跃,为61%。提示病副经理因素仍然是引起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资料表明,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重肝患者(41%)预后较差,HBV引起的肝环死较HCV引起的更为严重,两者在体内复制有互相抑制作用,但合并感染可造成肝脏的持续损伤。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博卡病毒混合感染对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影响,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3 350例,进行呼吸道多病原学检测。结果 3 350例标本中博卡病毒(hBoV)阳性167例(5.0%),其中hBoV单纯感染102例(61.1%),混合感染65例(38.9%),混合感染主要病原有病毒26例(15.6%)、肺炎支原体16例(9.6%)、细菌11例(6.6%)、混合2种以上病原12例(7.2%)。hBoV单纯感染、hBoV混合病毒、hBoV混合支原体、hBoV混合细菌和hBoV混合2种以上病原各组在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V混合细菌感染组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高于hBoV混合病毒及hBoV混合支原体感染组(χ2=15.648,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病程>7 d是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0, 95%CI:1.002~1.079)。结论 hBoV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hBoV混合细菌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入院前病程>7 d的患儿应警惕hBO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9.
膀胱混合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12例膀胱混合癌 ,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12例膀胱混合癌占同期 5 49例膀胱肿瘤的 2 .19% ,其中鳞、腺混合癌 3例 ,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 1例 ,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 6例 ,移行、腺细胞混合癌 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9例 ,全膀胱切除术2例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定期随访 ,生存期 7个月~ 4.2年。结论 :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 ,预后极差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为首选方法 ,早期诊断是改善、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提高光合细菌应用效果的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光合细菌这一具有多种特定生理功能的水圈微生物 ,它不仅能利用光能 ,固氮合成有机物 ,也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转化不同类型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 ,在水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水体净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合细菌已在环保、生物工程、农牧和水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虽然光合细菌有促进生长、防治病害、净化水质等多种生理功能 ,但由于光合细菌种类繁多 ,各有不同功能 ,因此如何提高光合细菌的应用效果 ,是人们目前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