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工业技术   15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We study multi-access control in opportunis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propose two new schemes to address channel asymmetry and throughput-guaranteed admission control, respectively. We first devise a relay-aided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RAOS) scheme, in which a user can choos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base station either directly or using multiple hops (relay transmissions). We develop relay/direct link construction algorithms using either a channel-capacity-based criterion or a throughput-based criterion, and devise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schemes accordingly.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channel asymmetry across users, the RAOS scheme perform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Qualcomm's HDR scheme. Next, we propose a traffic-aided smooth admission control (SAC) scheme that aims to guarantee throughput provisioning. Simply put, in the SAC scheme, the admission decision is spread over a trial period, by increasing gradually the amount of the time resource allocated to incoming users. Specifically, using the modified weighted proportional fair (WPF) scheduling, we devise a QoS driven weight adaptation algorithm, and the weights assigned to new users are increased in a guarded manner. Then an admission decision is made based on the measured throughput within a time-out window. A key feature is that we exploit explicitly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throughput requirements in devising the back-off tim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AC scheme works well in opportunis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72.
基于EMTP稳态计算的距离继电器静态动作特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程序(EMTP)稳态计算的距离继电器静态动作特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建立分布参数的网络模型,按照“改进直接法”的原理反复修改过渡电阻,并调用EMTP进行稳态故障计算来确定继电器的动作情况,从而求出某个故障点的临界支接电阻。综合全网络所有故障点的计算结果可得到某种故障继电器在该系统中的支接阻抗特性。该方法的网络结构具有一般性,故障计算准确可靠,仿真结果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73.
提出一种基于单CPU以及外围电路的新型保护测控装置的硬件平台,克服了多CPU结构硬件平台成本高、开发周期长以及维护不方便的缺点,能够满足电力系统中低压保护测控装置性能和成本的综合需求,实现了此类产品性价比的平衡。介绍了在此硬件平台上移植各种继电保护的原理和算法,开发多种电力系统保护测控装置的方案,以及相应的各模块插件的配置。  相似文献   
74.
用回归分析方法,得知组织承诺的三个主要自变量是情感承诺、价值承诺、制度承诺,建立了情感承诺与经济满意、家庭动力、岗能匹配、工作投入、企业工龄之间,价值承诺与家庭动力、工作投入、经济满意、工作家庭冲突之间,制度承诺与经济满意、岗能匹配、家庭动力、企业工龄之间的回归方程.情感承诺、价值承诺、制度承诺、家庭动力、经济满意、岗能匹配等任何两个变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构成了组织承诺模型.为了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较高的组织承诺,企业建立的政策和制度,应当首先满足员工在经济、岗能匹配、家庭动力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5.
杨国文 《江西电力》2007,31(2):31-33
通过近几年来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动作情况的统计,以及对继电保护领域所出现的典型事故进行分析,就继电保护专业在现场工作中所存在的危险点加以探讨,归纳出应采取的、可靠的预控措施,以保证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达100%,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继电保护专业危险点预控已在现场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实效,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6.
适用于母线保护的电子互感器采样频率转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式互感器应用环境中,母线保护连接不同采样频率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时,需要将原始采样频率不同的采样数据转换为同一采样频率。文中提出了时域连续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了连续数字低通滤波器,从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离散采样数据恢复出连续信号,重新计算出任意时刻的采样值。用含丰富谐波信号的1 000kV线路故障电流进行的计算分析表明, 4 kHz/2.4 kHz采样频率转换,该算法在数据窗长6个采样间隔(延时为0.75 ms)时,其峰值瞬时值误差均小于0.66%,精度和实时性能满足母线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基于多代理系统的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基于多代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并设计了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代理的智能化特点,实现了对实时采集的电网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准确形成实时运行方式;利用多代理系统体系结构对分布式并行计算的良好支持,实现了校核计算的并行处理,提高了实时计算速度;利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软总线技术,以IEC 61970的公共信息模型和IEC 61850的保护功能逻辑节点相结合作为系统涉及的电力设备信息模型,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利用代理实现多线程并行处理后,计算速度快,完全能满足在线运行需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提出了适用于发展性故障的故障分量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发展性故障发生前保护安装处的故障分量,再根据发展性故障发生前保护安装处的电流和获取的故障分量求得非故障状态网络中的支路电流;发生发展性故障后,利用保护安装处的全电流减去求得的支路电流得到发展性故障后的故障分量电流。该算法不受电网参数波动和负荷变化的影响。在IEEE 9节点系统模型基础上,BPA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进水口2×1 250 kN/2×630 kN双向门机的电气设计原理,并对各机构驱动电机的变频器进行了选型与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先进变频控制技术,可确保门机的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双向中继系统的可达速率和,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系统模型,提出一种最大化可达速率和的联合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策略.给出最大化最小信道增益(MMCG)和最大化信道增益调和平均值的中继选择方案.在中继选择策略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双向中继系统可达速率和最大化准则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联合BRS中继选择功率分配方案相比,联合MMCG中继选择和最优功率分配方案系统可达速率约提高1.6 bit/s/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