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工业技术   27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实现了一个应用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系统的2.4GHz CMOS单片收发机射频前端,它的接收机和发射机都采用了性能优良的超外差结构.该射频前端由五个模块组成: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器、上变频器、末前级和LO缓冲器.除了下变频器的输出采用了开漏级输出外,各模块的输入、输出端都在片匹配到50Ω.该射频前端已经采用0.18μm CMOS工艺实现.当低噪声放大器和下变频器直接级联时,测量到的噪声系数约为5.2dB,功率增益为12.5dB,输入1dB压缩点约为-18dBm,输入三阶交调点约为-7dBm.当上变频器和末前级直接级联时,测量到的噪声系数约为12.4dB,功率增益约为23.8dB,输出1dB压缩点约为1.5dBm,输出三阶交调点约为16dBm.接收机射频前端和发射机射频前端都采用1.8V电源,消耗的电流分别为13.6和27.6mA.  相似文献   
992.
CMOS 混频器的设计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璐  王志华   《电子器件》2005,28(3):500-504
无线技术的发展对收发信机前端电路提出的新要求是:高的工作频率,低电压,低功耗,高度集成。混频器是射频前端电路中进行频率变换的十分重要的模块,主要介绍了CMOS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混频的一些常见结构。这些结构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当前CMOS混频器的主要电路设计技术以及作者在混频器跨导线性度分析方面进行的研究,文中还给出了作者设计的一个新型混频器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3.
潘明海  刘峰  梁志恒  穆常青   《电子器件》2005,28(4):859-862,866
任意频谱信号产生方法是将功率谱转换为矢量频谱,再经傅立叶反变换,对得到的多个时域数据序列进行加窗、搭接得到一个长的时间序列,用该序列去逼近任意频谱信号对应的时域无限长序列,最后经过数字正交调制重构出任意频谱信号。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方法的理论重构精度达80dB以上,通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实现的数字正交调制器的实际输出信噪比达65dB以上。  相似文献   
994.
传统造纸生产中,制浆过程大部分是在低浓度条件下进行的。由于浓度低,工艺流程复杂,废液量大,使得传统造纸工业中存在的污染严重和水、电消耗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存在占地面积和操作成本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造纸工业的发展。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高效率、少污染、低能耗的制浆新工艺。其中,中浓技术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式光电振荡器的动态腔长长时稳定控制方案,当光谐振腔腔长变化时,通过同相正交(in-phase/quadrature,I/Q)混频器测量光谐振腔内选定两点的谐振相位变化量,反馈控制光电再生腔的光延迟线进行再生腔长跟随补偿,实现可变腔长的耦合式光电振荡器的锁模控制输出,从而将变化的谐振腔腔长转化为变化的谐振频率进行精密测量。经过系统实验,当谐振腔长变化时,振荡器可实时锁定输出可变的微波信号,并保持边模抑制比优于47.26 dB,1 h内功率抖动小于0.28 dB,锁定相位误差抖动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996.
闫蓉  仇汝臣 《化工时刊》2010,24(12):31-33
喷射式液液混和器和静态混和器都是混和过程强化的重要设备。合理设计具有喷射式混和器、静态混和器的复合结构的新混和器能直接混和两种不同压力的流体,使压力较低流体混和后的压力有所提高,保证较好的混和效果。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应用研究证明新的混和器能降低能耗,简化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马玲  吴莉 《电子工程师》2010,36(2):35-37
文中结合雷达中频信号数字化课题的具体要求,在讨论数字中频的理论算法和工程实现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雷达中频数字化硬件平台。针对软件无线电的中频数字化技术进行探讨,深入研究了有关信号采样和数字正交的理论,探讨了实现数字正交采样相干检波的高精度算法,设计了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中频数字化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信号采集电路设计、中频数字化电路设计、逻辑控制电路设计和系统自检电路设计四个部分。此外,本方案还可在无雷达回波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自检,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调试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8.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是一种具有优异分散与分布混合特性的连续混炼设备。本文运用混沌流动理论,对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混炼流场的混沌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以物料停留时间为基准的修正Lyapunov指数来描述混合过程中发生的拉伸应变,并借助于有限元计算,得出流场绝大部分区域的修正Lyapunov指数大于零,并发现混炼流场中存在非常有利于拉伸、折叠流动的涡旋流动,赋予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优异的分散与分布混合特性。  相似文献   
999.
考虑组合梁界面的法向/切向部分相互作用以及各子梁轴力的二阶效应,利用Hamilton原理得到了位移描述的Euler-Bernoulli组合梁非线性动力弯曲及一阶近似的初边值问题,并应用微分求积法研究了考虑界面法向/切向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的临界荷载和固有频率。在通过与已有解析解和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微分求积法正确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组合梁界面刚度对组合梁动力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轴力对组合梁固有频率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组合梁的固有频率与临界荷载随界面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趋于完全作用组合梁的固有频率与临界荷载;当轴向压力逐渐增加并趋于临界载荷时,组合梁的一阶固有频率逐渐减小并趋于零,并且,临界载荷随法向和切向刚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孙士平  曾庆龙  胡政 《复合材料学报》2016,33(12):2860-2868
采用广义微分求积(GDQ)法开展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承受面内线性变化载荷作用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与屈曲的分析与优化。针对GDQ法求解面内线性变化载荷工况复合材料层合板屈曲问题存在计算振荡、不收敛现象,提出载荷扰动策略实现了GDQ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屈曲问题的稳定高效求解。基于基础圆频率和临界屈曲载荷系数的归一化指标,分析了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综合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直接搜索模拟退火算法开展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顺序优化。结果表明:铺层角度变化对屈曲性能的影响明显强于频率特性;面内线性变化载荷中,以弯曲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优化综合性能受边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小,而优化铺层角度受边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复杂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