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54篇 |
免费 | 2058篇 |
国内免费 | 1632篇 |
学科分类
工业技术 | 199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384篇 |
2021年 | 406篇 |
2020年 | 473篇 |
2019年 | 410篇 |
2018年 | 402篇 |
2017年 | 508篇 |
2016年 | 545篇 |
2015年 | 639篇 |
2014年 | 889篇 |
2013年 | 906篇 |
2012年 | 1096篇 |
2011年 | 1311篇 |
2010年 | 1077篇 |
2009年 | 1128篇 |
2008年 | 1198篇 |
2007年 | 1383篇 |
2006年 | 1202篇 |
2005年 | 982篇 |
2004年 | 870篇 |
2003年 | 682篇 |
2002年 | 554篇 |
2001年 | 417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308篇 |
1998年 | 255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77篇 |
1995年 | 172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0篇 |
1975年 | 5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张应亮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11,(8):39-44,58
通过试验研究了桂花水电站拱坝掺气分流墩的体型、布置和水流流态,消力池和消力池中T型墩的体型和布置,掺气分流墩和消力池联合应用的水流流态和消能效果。试验表明,掺气分流墩与消力池联合应用明显改变了水流流态,具有显著的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982.
LG地区的预探井钻获工业气流后,在该井周围相继钻探了多口井,地质上迫切需要了解储层在横向上的变化情况、气水层在纵向上分布状况和气水界面等。为此,对LG地区10多口预探井及评价井进行了MDT地层测试,较好地解释了二叠系长兴组各个礁滩气藏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各个鲕滩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中,LG1井与LG001 1、LG001 3、LG001 6井等属同一压力系统,而与LG2井、LG3井和LG6井为不同的压力系统;长兴组礁滩储层中,LG1井与LG2井气层不属同一压力系统,而与LG001 1井、LG001 3井为同一压力系统,LG12井与LG28井为同一压力系统,LG8井和LG11井分别为单独压力系统。该分析结果为单井地层压力分析、气水识别、压力系统分析及后期的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983.
中国南方志留系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南方志留系勘探程度较低,制约了对志留系自身油气成藏特点的研究和认识。从烃源岩的时空分布、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环境、生烃史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南方上奥陶统-志留系的烃源条件;分析了志留系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两类储层的条件,对中国南方志留系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该区上奥陶统-志留系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以好-最好烃源岩为主,川东南-鄂西渝东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条件最好。上述两类储层均以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为特征,其中,碎屑岩是主要的储集岩类。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优势盖层发育层位,是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扬子区志留系泥岩具有较低孔隙度、较低渗透率、高突破压力、以超微孔为主的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现今演化程度虽高,但仍具有良好的封盖能力。志留系天然气具油型气特征,并可能与储层中原油裂解成气有关,至少具有2期油气生成和运聚过程。结论认为:川东南-鄂西渝东区为志留系天然气勘探最有利区,江汉平原南部冲断褶皱区和下扬子海安地区则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84.
珠江口盆地与莺琼盆地油气运聚特征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已有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东部与西部的油气运聚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总结前人对东、西部油气运聚规律的成果和认识,以东部的珠江口盆地与西部的莺-琼盆地为例,分析对比了东、西部油气运聚模式的差异性。东部表现为:油气垂向运移与侧向运移相互配合,动力为水动力及浮力,后期断层的活动性对油气运聚成藏起关键作用;西部表现为:底辟带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以及砂岩疏导层作为油气侧向运移通道,主要驱动力为高压活动流体;流体底辟和后期断层的活动性分别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起关键作用。通过油气运聚差异性的对比分析,结合南海北部陆缘的沉积特征以及构造运动背景分析,结论认为:这种差异性实质就是运聚过程中环境的差异,即东部为常压环境,西部为超压环境,形成原因是北部陆缘东部珠江口盆地受东沙运动影响,发育的一系列张扭性NW向断裂对超压层系起卸压作用,西部受东沙运动影响弱而容易形成超压环境。 相似文献
985.
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根据页岩气聚集的机理条件和中、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对比结果认为: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中国含气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高后期改造程度等“三高”特点,页岩气具有海陆相共存、沉积分区控制以及分布多样复杂等特点。以间接型和直接型页岩气划分方法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区域地质特点,将中国的页岩气富集模式划分为南方型、北方型及西北型等3种,分别具有以下特点:①以扬子地台为核心的南方型页岩气聚集条件有利并以改造较为严重的海相古生界海相页岩聚气为主,具有单层厚度大、发育层位多、分布面积广、热演化程度高、后期改造强等特点;②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北方型页岩气具有古-中-新生界页岩发育齐全、沉积迁移特征明显、薄互层变化频率高、沉积相带分隔明显等特点;③以塔里木地台为基础的西北型页岩气储层以中-古生界为主,沉积类型多、有机碳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结论认为: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 m3,大致与美国的28×1012 m3相当。 相似文献
986.
987.
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一号叠置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一号气田由7个纵向叠置的气藏组成,各气藏中生物气的富集程度相差悬殊。为了查明生物气富集的控制因素,首先以单储系数、储量丰度和试气产量为依据,将7个气藏划分为高富集与低富集两类;然后对两类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埋深大于950 m的第四-第七气藏为高富集气藏,这些气藏处于最大生气带,能同时接受本区及中央凹陷生物气的供给,加上其储盖组合、圈闭及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生物气富集成藏;浅部的第一-第三气藏为低富集气藏,它们埋藏所处层段还未达到生气高峰,主要由下部气藏扩散散失生物气充注成藏,且保存条件较差,生物气难以富集。在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高、低富集气藏的形成分别归结为气源充注和扩散充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8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地质解译成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最新解释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是由该区发育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组成。其中,达拉布特边界断裂左行走滑作用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和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主要控制因素,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与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交合部位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989.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曲线特征——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驱曲线法在我国已广泛地应用了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一般仅限于砂岩油藏,而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特征比砂岩油藏更复杂,多变。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通过水驱曲线的形态,归纳水驱曲线具有3种类型:单一直线段、两直线段(呈台阶状),不规则的水驱曲线。其中,台阶状反映了碳酸盐岩油藏具有缝洞发育、水体能量不稳定、水驱规律复杂的特征,并具有能量下降波及不同水体。通过典型井的水分析资料,验证了同一个缝洞单元内存在多个水体供给能量。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