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1篇
  免费   1906篇
  国内免费   1369篇
工业技术   2200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535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875篇
  2014年   1196篇
  2013年   1093篇
  2012年   1537篇
  2011年   1706篇
  2010年   1306篇
  2009年   1313篇
  2008年   1156篇
  2007年   1398篇
  2006年   1276篇
  2005年   1001篇
  2004年   860篇
  2003年   724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模型试验中冲刷地形测绘装备相对落后,致使桥墩周围局部冲刷瞬时地形数据无法实时获取,冲刷动态发展过程及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工作难以开展。研制了一种模型桥墩局部冲刷瞬时地形数据等值线自动绘制装备,并利用室内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了各组成的性能指标,量化了绘制装备的设计参数,分析了监测系统在模型应用中的测绘精度及在工程原型中的适用性。模型试验研究表明,该装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制作成本较低,精度及灵敏性较高,能够快速获取动态过程中局部冲刷瞬时地形等值线,适用于局部冲刷发展影响流场特性研究中的水下地形快速测绘,也可按放大比尺制作成型后应用于涉水建筑物周围水下地形监测。  相似文献   
112.
城市洪涝物理试验与原型试验是开展数值模型验证及提高预报预警精度的重要手段。从城市产流过程、地表洪水演进以及地表径流与管网水流交互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洪涝试验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城市洪涝试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应完善现有城市产汇流过程相关机理方面的试验研究,深入研究地表与管网垂向交互过程,加强与城市洪涝期间的流动行为密切相关过程的定量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3.
针对电网混沌铁磁谐振系统产生的混沌现象,提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混沌铁磁谐振系统非线性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来逼近系统的非线性部分,消除了过电压的混沌现象,将系统稳定到目标位置,实现了对系统的非线性补偿控制。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补偿控制方法控制结果正确,响应快速。  相似文献   
114.
面向全流程优化的选矿过程仿真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矿过程的物流是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纽带,进行选矿物流仿真实验研究对实现优化操作与优化控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向选矿过程生产全流程的优化,为了对选矿全流程的物流与生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选矿过程各个单元的操作与控制对生产全流程指标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物料平衡和金属守恒原理的选矿过程物流模拟数学模型总体框架;设计开发了选矿过程物流仿真系统,包括实验软硬件平台结构、功能及其对控制与优化系统的通讯接口。该系统主要侧重其物流的仿真,及其操作与控制对选矿全流程指标(即金属回收率、精矿品位和产量等)的影响,从而为全流程优化的研究提供依据。在所开发的平台上开展了仿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研发实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5.
In this paper, the hybrid function projective synchronization (HFPS) of different chaotic systems with uncertain periodically time-varying parameters is carried out by Fourier series expansion and adaptive bounding technique. Fourier series expansion is used to deal with uncertain periodically time-varying parameters. Adaptive bound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compensate the bound of truncation errors. Using the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an adaptive control law and six parameter updating laws are constructed to make the states of two different chaotic systems asymptotically synchronized. The control strategy does not need to know the parameters thoroughly if the time-varying parameters are periodical functions. Finall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the HFPS between Lorenz system and Chen system is completed successfully by using this scheme.  相似文献   
116.
目前多用MATLAB进行自动控制原理的各类仿真,而它所需编写代码繁琐且界面不够灵活。鉴于此,提供了利用基于G语言的LABVIEW设计的自动控制原理虚拟实验平台。从模块组成上介绍了虚拟平台所完成的设计及分析功能,并以频域响应分析、频率法校正为例详细阐述了平台设计、分析系统的原理,最后经过与MATLAB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表明该平台系统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7.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步得到普及。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研究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从教学实践角度思考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8.
为了促进风电消纳以及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构建基于绿色证书交易机制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多目标动态环境经济调度(DEED)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反向学习混沌搜索的OLCS-MOEA/D算法的DEED调度求解方法。首先,采用广义反向学习初始化种群提高种群多样性,并引入基于Logistic映射的混沌搜索算法以增强算法局部搜索能力。然后,为了验证算法的性能,采用标准测试函数F1—F7进行测试,同时将该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比其他算法范围更广和分布均匀的Pareto解集前沿。最后,对基于绿色证书交易机制的动态环境经济调度与传统动态环境经济调度进行结果对比分析,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9.
目前水槽实验一般采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测量泥石流冲击力,这种传统测量模式的电信号易受电线阻抗效应的影响,且没有考虑测量装置受冲击变形对测量结果所产生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技术,设计了悬臂梁式泥石流冲击力测量系统; 基于泥石流的宾汉体模型和受冲击体的本构关系,构建了包含中心波长最大偏移量、结构材料弹性模量和流深的泥石流最大冲击力反演公式。依据测量系统的力-光耦合效应设计水槽实验,开展了7组不同密度(1.8、1.9、2.0 g·cm-3)的冲击实验工况。结果表明:①数据之间呈现较好的规律性,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最大偏移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密度下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变化过程与泥石流冲击过程相吻合,从而验证了冲击力反演模型和测量系统之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②冲击力峰值为30.75~74.06 kPa,冲击力系数为0.92~1.95,与泥石流冲击特性相吻合,进而验证了本测量系统在克服传统压电式压力传感器自身缺陷的同时,亦能实现冲击力的稳定可靠测量。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研究海洋平台人员疏散过程,定量评估疏散方案的合理性,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发适用于海洋平台人员逃生疏散的仿真系统,提出在离散模型中精确考虑多种人员速度的方法. 使用真实海洋平台疏散实验数据校核模型参数,并对比商业软件maritimeEXODUS的计算结果,验证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从疏散时间和出口使用效率对无烟和有烟场景下的人员疏散结果进行对比和量化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结果表明:有烟环境不仅折减人员移动速度,延长疏散时间,更会影响人员的路径选择,导致疏散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