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05篇
  免费   3364篇
  国内免费   1905篇
工业技术   57674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1155篇
  2021年   1470篇
  2020年   1367篇
  2019年   1009篇
  2018年   980篇
  2017年   1285篇
  2016年   1375篇
  2015年   1534篇
  2014年   2736篇
  2013年   2768篇
  2012年   3565篇
  2011年   3856篇
  2010年   3294篇
  2009年   3437篇
  2008年   2640篇
  2007年   3623篇
  2006年   3506篇
  2005年   2976篇
  2004年   2558篇
  2003年   2311篇
  2002年   1907篇
  2001年   1526篇
  2000年   1213篇
  1999年   962篇
  1998年   747篇
  1997年   595篇
  1996年   469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9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热处理对铸铁基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正火,淬火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该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与耐磨性,而不影响铸铁-陶瓷的界面结构及材料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992.
H13钢经不同表面处理后的静态抗铝热熔损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将经过蒸汽氧化、离子渗氮和渗硼等不同表面处理的H13钢试样浸入铝液进行静态熔损试验,探索并建立了一套熔损评定方法一即用试样质量损失的方法评定熔损情况。对铁铝界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熔损后,铁铝界面组织颜色自深至浅依次为:深色的H13钢基体、深灰色致密金属问化合物层、浅灰色致密金属问化合物层、含游离金属间化合物的铝层以及附着的铝。离子渗氮试样和渗硼试样的热熔质量损失要比氧化试样更少,显示了更好的热熔损抗力。  相似文献   
993.
磁控溅射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磁控溅射制备的合金表面膜层具有防腐蚀性能优异、耐磨性强等优点,其作为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磁控溅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中的一些应用,并着重给出了反应磁控溅射“Berg”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最后对国内外磁控溅射的最新技术以及应用于镁合金表面处理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固溶处理对Ti-600高温钛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和随后的冷却方式对Ti-600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获得最佳的抗蠕变性能,宜采用相变点以上的温度进行固溶及随后空冷的处理制度,合金在600℃、150MPa条件下进行蠕变变形,主要受晶界滑动和晶内位错的滑移和攀移所控制。  相似文献   
995.
精锻机锻造高碳铬轴承钢时存在网状碳化物不易破碎、锻件合格率低的问题。通过采用锻后雾冷+正火雾冷+球化退火的热处理工艺,将轴承钢锻件网状碳化物的合格率从66%提高至93.4%。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AlN.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尺寸为亚微米级,最佳的热处理制度为:530℃×5h固溶,60~80℃水中淬火,160℃×14h时效。在最佳热处理制度下,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分别为345MPa、108HB和3.5%,均较铸态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97.
34CrNi3MoV钢的混晶及消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Quanta 400型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4CrNi3MoV钢大锻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混晶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混晶是由于组织遗传造成的,采用完全退火工艺取代调质处理前的正火工艺,使不平衡组织转变为平衡组织,可以隔断组织遗传,消除混晶.  相似文献   
998.
孙敏  杨杰  张豪 《铸造技术》2005,26(7):597-599
采用自行开发的控制往复喷射成形专利技术,以产业化规模制备了铝合金锭坯,研究了对传统铸造A356铝合金的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成形态合金组织均匀,致密度达到95.8%;挤压态合金中均匀分布大量细小Si颗粒;固溶温度为540℃,时效温度为160℃,时效10 h时硬度达到峰值,继续延长时效时间对硬度值影响甚微;经过固溶时效处理的A356铝合金常温抗拉强度σb=337 MPa,屈服强度σ0.2=281 MPa,伸长率δ5=18.3%,分别提高21.2%,35.7%,205%.  相似文献   
999.
Study on improvement of conductivity of Cu-Cr-Zr alloy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nfluence of alloying, heat treatment, and plastic work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Cu-Cr-Zr alloys was investigated. The precipitated phases were characterized as Cr, Cu51Zr14 and Cu5Zr. Cu-Cr-Zr alloys demonstrate combination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conductivity after solution treatment, aging treatment,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Precipitation course of Cr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conductivity of Cu-Cr-Zr alloys, while adding Zr in the alloys adjusts th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r and matrix, and tends to increase the conductivity of aged Cu-Cr-Zr alloys after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00.
1 Introduction Ductile cast iron can be got after the molten iron in either eutectic or hypereutectic compositions modified by RE-Mg alloy or treated by enough inocul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since the birth of ductile cast ir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dinary ductile cast iron, the content of carbon is never lower than 2.0%, the low carbon ductile iron that is not treated by heat treatment and mod- ified by the inoculation alloy mainly composed of anti- spherical surface active element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