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45篇
政治法律   10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公安机关及民警处理日常管理工作,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往往是依据非法律渊源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经长期的公安工作实践证明是极其必要的,它对于保障政令畅通、提高警务效率、及时调整和解决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人民法院如何看待、处理其他规范性文件,公安机关又如何从司法审判的视角规范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胡伟 《行政与法》2010,(3):72-75
自我国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设立以来,在实践中,出资人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层出不穷,当前,有必要对出资人制度进行全面的反思。笔者认为:我国国有资产的真正出资人(终极所有者)应是全体国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是出资人的代表人而非出资人;出资人的职责仅指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使股东权利;国有资产的三层次运营模式并不能解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兼具的"老板加婆婆"的双重角色;未来我国可以遵循两条路径对国有资产出资人进行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73.
吴羽 《行政与法》2010,(5):82-85
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是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为各国刑事诉讼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权利保障标准,准则产生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思想,现实动因是人们对二战的反思以及人权保障运动的国际化。学习、借鉴准则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宏观层面而言,准则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制度的法治化建构;从微观层面而言,准则有助于实现个案的审判正义。  相似文献   
74.
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刑程序的正当性与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分离的可行性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将定罪与量刑程序完全分离的制度条件,而只能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即在法庭审理的主要环节,将定罪与量刑活动相对分离。在将量刑活动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时,应当注意处理好量刑建议与量刑裁量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李喜莲 《法律科学》2009,(3):136-145
口头辩论原本是一种审理程序构造,是对书面主义下书面审理制诉讼程序的反动。在程序构造上,口头辩论审理样式表现为一系列以当事人之间口头诉答和法官听取为内容的口头辩论期日。通过口头方式使口头辩论本身蕴含的诸原则得以贯彻落实,并成为其有序高效运营的机理。以口头辩论审理样式为鉴,我国民事诉讼审理程序应从形式到内容贯彻落实口头审理样式蕴含的诸原则,以便使我国的民事审理程序既具口头辩论审理样式的外衣,也具其有序、高效的程序内涵。  相似文献   
76.
由于裁判者所具备的知识基本属于常识范畴,而对科学证据的审判断则需要专业技术知识,这正是科学证据能够不断对刑事审判提出挑战的内在原因。两大法系应对挑战的共同途径即是以保障裁判的正当性为基本目标,通过程序的完善来弥合知识的鸿沟。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严重影响到全国大人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和执行。因此,应以保障刑事审判的正当性为目标,改革相关程序,完善我国的刑事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77.
“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并在三大诉讼法中也得到确立。但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当限制和过度运用该原则的倾向。我们应当在我国司法现状下深层次把握该原则,找到运用公开审判原则的“黄金分割点”,从而构建该原则下的具体制度,使其发挥其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78.
真正物权化的权利不仅要求在静态上可以实现自主支配、排除他人干涉,而且还要求在动态上必须具备自由流转的特性,以实现最大化利用。但我国的农民土地权利因强调身份限制而无法自由流转。虽然《物权法》避重就轻,对农民土地权利仅在体系上进行了整理,具体制度上没有突破,但却为以后的发展预留了通道。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农地上的生产和保障之河的矛盾带来了契机,许可农民土地权利自由流转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9.
贾秀英 《学理论》2009,(8):108-110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一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县乡财政带来了困难和压力。要缓解这些困难和压力,必须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加大县乡财政改革的力度,本文即从该视角出发,对县乡财政改革中的困难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0.
2006年的中国权利研究,著述颇丰,学术研讨频率密集且范围广泛,呈现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趋势。人权研究生机勃勃,平等权是当下社会生活和权利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则是与平等权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权利研究继续深入,新兴权利的研究与日俱增,权利本位理论正在向现实论证扩展,有关权利的理论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