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45篇
政治法律   10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中国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的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综合表现.收入分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我国不公平的资源所有权格局引起了收入不公平的分配.解决收入分配涉及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体制两大类.必须把"统筹"作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7,25(10):151-153
法官自由裁量客观存在于法律推理过程中;审判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分别蕴涵着法官对适用法律和案件事实的自由裁量;在实质法律推理中法官通过价值判断进行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3.
调解与审判合一,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优点。但正是因为调审合一有着明显弊端,我国古代司法向近代变迁时呈现出调解游离于审判之外的态势,这是利于依法治国及彻底解决纠纷的因素,值得我们在当代司法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evisits the Baroda Incident 1875, providing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Enquiry or ‹trial’ for the first time, and locating that examination in the wider socio-cultural contex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ritish Empire (especially the Raj) and the exporting of the ‹British’/English legal culture to the Empi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stablishing of British principles of justice, including the value placed upon Indian-generated evidence and testimony by the courts, are explor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Baroda Incident as a significant miscarriage of justice. Using historical methodologies as well as postcolonial insight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ncepts of justice on which the British prided themselves were intrinsincally racialised as well as gendered, with profound modern resonances. Dr. Judith Rowbotham is a Reader, 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5.
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故罪是新刑法增加的一种犯罪,自规定后争议一直颇大,特别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范围问题。医疗事故罪主体除了医务人员外,实习人员、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医疗工作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也能成为本罪主体,但是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试论精神病人的受审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受审能力的概念,针对精神病人的特点阐述了受审能力的评定标准,将中外有关此方面的立法和实践进行了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立法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根据国情对受审能力实行三分法的设想,并建议指定辩护制度应惠及精神病人以维护他们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7.
从旭普林公司案看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国际商事仲裁的一般理论和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结合我国法院就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庭根据该院仲裁规则就德国旭普林公司案在我国上海作出的仲裁裁决所实施的司法监督,探讨了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与涉外裁决、外国裁决和《纽约公约》项下的非本国裁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此认为本案项下的裁决,既不是我国裁决,也不是外国裁决,而是《纽约公约》项下的非内(本)国裁决。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审判中,对被告人能否进行道德减责的关键不在于犯罪主体本身的行为,而在于被告人的行为主观动机是否具有道德减责要素,也就是是否以"他人是目的"为判断标准。只有具备了道德上规定的有利于平衡自身与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要素,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道德上的宽恕,在刑事审判中对被告人进行道德减责的命题才成立。一般地说,刑事审判中的道德减责,包括生命减责、自由减责以及利益减责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对警察刑事执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发放调研问卷与访谈等实证分析的研究,揭示我国警察刑事执法实践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就普遍关注的刑侦体制改革、警察出庭作证两个专题进行理论探讨与反思,就公安机关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两项权力的并存与交叉问题进行初步的解剖。  相似文献   
20.
发展根植于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对现有事物的否定与超越精神,是人类为自己设定的永恒目标。然而,在传统发展理念支配下,发展的标志要受制于“人类中心论”和“物本主义论”,由此造成人与自然矛盾的加剧。传统发展理念的形成直接根源于人类作为思想前提的真理观和价值观上的误区。构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实现本真意义上的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的终极指向是全面而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