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8篇
  免费   62篇
政治法律   33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检察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工作机制、工作载体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应借鉴国内外廉政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围绕廉政文化建设的量化指标,探索一条适合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2.
思维教学存在着一种思维型的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教学文化是思维教学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文章首先对思维教学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种新型教学文化的促进、变革和提升功能进行阐释,最后,提出思维型教学文化的生成需要教学主体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思维教学理念;变革教学行为,拓展思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制度,保证思维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3.
林楠 《学理论》2011,(20):213-214
为了考察幼儿情绪识别能力培养的效果,我们对50名儿童进行情绪识别培养,结果发现:幼儿情绪识别能力培养效果明显;不同年龄段培养的效果差异显著,3岁效果最明显,3岁也是正性情绪培养的关键期;正性情绪识别能力培养存在性比差异,女生比男生快;幼儿负性情绪识别能力培养3、4岁都有质的改变。结果提示:幼儿情绪识别能力发展迅速,培养效果明显。不同类型情绪培养效果有分离,正性、负性培养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古老的清廉文化传统,肇始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汉唐,成熟于宋元明清。主要由政治之道和政治之德构成的清廉文化,其核心价值是清廉,是防范为先、道德自律与自觉的政治治理模式,有助于澄清吏治,防范与减少贪腐行为与渎职犯罪,具有自律性、启示性与警示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文明城市的建设不能停留在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层面上,必须在建设过程中形成多数市民广泛认同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形成又有赖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网络的“内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流行文化以其当下性及新异性满足了大学生缓解压力、追求自我的差别性需要;同时,它也以其商业诱惑性刺激着大学生的假性需求,使大学生成为流行的俘虏而失去个性化与自由的积极意义。构建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参照系统和引导体系,培育高素质的具有时尚感的教育队伍,是大学生参与创新流行文化或者摆脱流行话语隐性权力控制的主要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一个案例剖析村落性别规范的内容、运行逻辑。性别规范有3个层次的内容:(1)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2)两性分工的内外之别,(3)双重标准的性别规范。通过对村落性别规范运行逻辑的分析,发现村落文化变迁的趋势:村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逐渐弱化之后,原有道德规范失去继承,村落社会评价机制发生改变,同时舆论惩罚失去效力,性别规范在村落文化变迁之时也在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传统治国之道的重要部分,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就其哲学基础而言,民本思想是传统社会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人性论是传统社会官德修养的理论依据,义利之辨影响着古代官吏的行为模式,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世界观塑造着古代官员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哲学基础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传统的治国智慧,汲取历史经验,拓宽理论视野,更好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使社会变得更加清明和公正。  相似文献   
110.
东亚出版人会议紧扣着东亚文化与出版两大主题,从人的交流、书的交流到企划出版的交流这3个层面,既务虚也务实。一方面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与理念的交流,期望了解彼此邻近却隔膜的现代化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共同出版"东亚人文书100",进行跨越国界的文化事业的交流。不过,中、日、韩3国所推荐的书目依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诉求,因此,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重构东亚的价值和理念,还需要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