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8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政治法律   1882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1571篇
  2013年   1404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612篇
  2010年   1612篇
  2009年   1443篇
  2008年   1561篇
  2007年   1179篇
  2006年   1039篇
  2005年   878篇
  2004年   967篇
  2003年   740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全方位、多层次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实行全程化监督,是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反腐败标本兼治力度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领导干部提拔、上任、任期、离任等四个关键环节实施相对规范的全程化监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建立健全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的措施和机制。  相似文献   
92.
社会保险对侵权救济的影响及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中国法学》2005,2(3):90-97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促进了损失承担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对职业伤害的赔偿经历了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再到工伤保险的过程,社会保险的出现对侵权行为法的适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保险和侵权救济的功能不同.在填补损失方面两者也存在差异。应当在扬长避短和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原则下协调社会保险法和侵权行为法的关系,以期在一种最佳的制度协调中实现对公民的救济和保护。  相似文献   
93.
减“副”,为预算改革开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才安 《南风窗》2007,(10):23-23
目前的部门预算改革是规范部门的行为,但是,如果不规范政府的行为,不规范各个领导的行为,部门预算改革是很难成功的。  相似文献   
94.
缅甸进入权力交接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南风窗》2007,(4):64-67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想像自己的蜂蜜一样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缅甸需要作出改变,现在希望为其未来开出良方的人已经很多。  相似文献   
95.
李向平 《南风窗》2007,(9):82-84
在急遽的社会变迁中,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国人的价值重建均尚未成型。公祭、国祭却已在有意无意地依赖国家资本,试图经由国家祭圣祖的模式,再度建构一个新型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96.
《时事资料手册》2005,(1):50-50
新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的采法特。年轻时在叙利亚生活多年.先后获得大马士革大学法律学士学位和莫斯科东方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20世纪70年代.他作为法塔赫核心领导成员之一进入巴解组织执委会。1993年.  相似文献   
97.
《青海人大》2006,(6):45-46
国家行政学院邓名奋撰文,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四项基本权力: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汉和任免权,这四项权力又可以进一步归结为议决权和监督权两大权力,因此监督权在人大权力结构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特别是考虑到目前人大议决权的行使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完全到位,监督权的加强就可以起到充分行使人大权力、展现人大意志的现实作用。因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的监督法。通过加强人大监督权力和监督职能进而提升人大的现实地位和作用就极具标本意义,它体现了我国人大制度改革完善以及民主政治发展的某种路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98.
谢晓尧 《现代法学》2003,25(2):164-169
欺诈在合同法中是一种意思瑕疵 ,在信息社会里 ,欺诈作为误导公众的行为 ,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简单地视为合同法的特别法 ,欺诈的研究不应拘泥于意思表示的狭隘范围 ,反欺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应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范畴来考察。从竞争法的角度来看 ,欺诈不要求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 ,一种行为只要在客观上有误导消费者的效果 ,就足以构成欺诈。欺诈的救济措施 ,在主体设计、补救措施和赔偿责任上均有区别于传统合同欺诈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9.
请求权是本权利被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权利人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实体法上的救济权。因此,将请求权划分为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等并不科学。应当根据请求权的性质及其功能,根据本权利被侵害的具体类型,将请求权划分为防御请求权、保全请求权、补救请求权三种。唯此,才能真正建立请求权的科学体系,切实沟通实体法与程序法,严格区分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从理论上统一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最终实现对民事权利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00.
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如把课程知识作为制度化知识,作为化资本,作为法定化等等。制度化的教育必然要求一种制度化知识与之相适应,课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性资源和化资本,成为人们增强支配性地位和获得权威的途径。课程作为法定化,它代表统治集团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意志、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体现和象征。当代人们更寺地把知识理解为价值性的、个体性的、情境性的与过程性的,而不是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确立了建构性的课程知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