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79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364篇
医药卫生   2710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1050篇
  2013年   1107篇
  2012年   1447篇
  2011年   1644篇
  2010年   1525篇
  2009年   1482篇
  2008年   1548篇
  2007年   1465篇
  2006年   1459篇
  2005年   1457篇
  2004年   1417篇
  2003年   1396篇
  2002年   1106篇
  2001年   1069篇
  2000年   831篇
  1999年   773篇
  1998年   579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73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临床上所遇到的疑难病与现代难治病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均以难治为前提。疑难病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也主要是指中医范畴内的疾病而言,除此之外,还有难辨、难明、难治之意;难治病是西医领域中  相似文献   
62.
乌司他丁对大鼠胰性脑病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脑组织损害的保护作用 ,为胰性脑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诱导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 ,经胰胆管逆行注射 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NP模型 ,12h后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TNFα水平 ,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结果 :经乌司他丁处理后 ,血清中乌司他丁水平、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MDA含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显著降低(P <0 .0 1)。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脑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3.
剖宫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舒凤  马维娅  崔莉莉  闫四梅 《疑难病杂志》2010,9(3):226-227,F0003
<正>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是1996年由Hinchey等首先提出并经过Casey等于2000年进一步修正后命名的临床神经影像学综合征,主要临床特点为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及视力改变。其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血压急骤升高、妊娠及产后子痫、肾  相似文献   
6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汽车司机.十天来因精神错乱,痴呆于2009年1月12日来本院就诊.该患者1月前,曾因在关闭的车库中发动汽车后睡于车内,致昏迷、不省人事而急诊入院.入院诊断-氧化碳中毒.住院期间经抢救,意识清楚而出院,出院后生活自理如常人.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用针灸方法针刺涌泉、颊车两穴,使缺氧缺血性脑病拒乳患儿恢复吸吮能力的疗效。方法:点刺新生儿双侧涌泉穴和颊车穴。结果:2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拒乳患儿,经过1~3次针刺治疗均能吸吮,有效率为100%。结论:用西医方法治疗欠佳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拒乳患儿,用中医针刺方法治疗使其恢复吸吮能力,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6.
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于2002年12月11日晚睡觉时,将封好的蜂窝煤炉放在室内取暖,第二天晨8时许,被发现昏迷在床上,当时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口边有大量呕吐物,大小便失禁。遂诊断为急性CO中毒送我院急诊,抢救后病情基本稳定。行高压氧治疗,查体温36.5℃,脉博86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纳络酮联合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与纳洛酮与施捷因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三支持”、“三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络酮、施捷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的血清β-EP、血清NSE、血清XO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液β—EP、NSE、XO测定结果分别如表I、表2、表3所示,治疗3天、7天轻度HIE两组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中度及重度HIE联合组较常规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施捷因联合治疗能减少血液β—EP的释放,减少NSE,XO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作为临床治疗中重度HIE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种原因相互作用、拮抗,导致了复杂的病理过程,本文就目前研究情况作以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69.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迟发性脑病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收治一氧化碳中毒病人23例,经过一定时间的高压氧及相关内科治疗后,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例,其中单做CT检查84例,单做MRI检查14例,既做MRI检查对照24例进行分析。另又对某一时期内60岁以上(不管什么原因)做头颅CT检查患者,只有2例有痴呆,CT分型Ⅰ型47例,Ⅱ型13例,Ⅲ型为24例;同一时期头颅CT检查患者中,有SAE表现42例,无SAE表现42例;24例CT与MRI检查对照。MRI优于CT。结论 CT与MRI检查可以对SAE作出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