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文化教育   87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简要论述了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罗汉果中葫芦烷三萜甙类、多糖类、脂肪酸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无机元素类和黄酮类的药理活性成分,发现罗汉果及其提取物对机体抗氧化损伤、提高免疫能力、保护组织器官、活血化瘀、镇咳祛痰、抑菌抗炎、抗癌变、调节血脂与血糖代谢、防治糖尿病等作用明显,这为拓宽罗汉果及其提取物在竞技训练和运动保健养生领域的应用前景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遵义务川野生百合的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务川自然环境极其适宜野生百合的生长繁殖,为此百合的品种多,数量大。营养丰富。由于大投族采集、加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野生百合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协。为了改变务川野生百合生物资源现状,必须限制对野生百合的直接采集利用,加快野生百合的品系繁育和人工栽培,开发百合鳞茎及花的经济价值,使务川野生百合的开发利用走向可持续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国内工业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概念特征、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客源市场等8个方面对近10年来工业旅游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初步分析了国内工业旅游的研究方法。依据现有的研究文献,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未构建起来,定性研究是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主导范式。今后的研究主要可以从理论体系、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产品设计、学术交流等5个方面加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梯田旅游前景与梯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哈尼梯田旅游,顺应了市民及其它人回归大自然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推动哈尼梯田旅游成为红河南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二部分分析哈尼梯田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第三部分的重点说明了哈尼梯田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哈尼梯田旅游也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司空图的生活环境和诗学背景重新认识(诗品》的价值,主要从创作的观察体验、艺术人格的修养、审美态度的形成、艺术境界的生成、艺术结构与语言的安排、风格的造就等方面,发掘其理论意义,认为该作的生成是对唐人诗学创作经验的隐性总结。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综合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学校的反馈意见,认为我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加强地学基础教学质量,并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同时还应注重理论研究,保证学校办学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个体量词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的情况,和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认为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是汉语范畴化和汉语类型特点制约的结果,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视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人工种子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完整的人工种子包括3部分:胚状体、人工胚乳、人工种皮。植物人工种子技术主要包括体细胞胚的诱导与同步化、包埋方法、人工种皮制备、干化、贮藏及防腐等。人工种子具有可工厂化大规模制备、贮藏和迅速推广优良种质资源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0.
"说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说课"有其自身的内涵、特征、发展历史、研究得失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