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文化教育   1829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1300篇
  2013年   1219篇
  2012年   1523篇
  2011年   1520篇
  2010年   1500篇
  2009年   1407篇
  2008年   1716篇
  2007年   1368篇
  2006年   1044篇
  2005年   868篇
  2004年   858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许建平 《传媒》2002,(4):31-32
笔者在这里将要谈论的女性期刊,是指妇联机关主管主办的综合类社会文化期刊,它们普遍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或中期,90年代以后,又普遍得到了长足进步与健康发展,成为中国整个期刊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且,仅从其在期刊市场上的销售份额来  相似文献   
62.
陕西省城市“弱势群体”健身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陕西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健身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城市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极差 ,健身意识不强、健身活动太少是其主要原因。提出了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关注 ,不能仅限于生活上的关心、经济上的资助 ,还应关心他们的体质与健康 ,支持他们参与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63.
凌菁 《声屏世界》2003,(3):33-34
2002年,影视界炒得最热的词语之一恐怕非“野蛮”莫属,这一切发端于那部红得发紫的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它用一种大胆、夸张的手法,打破了传统影片的叙事方式,塑造了一个野蛮、泼辣的新女性形象,继而在影视界掀起了一股“野蛮”风潮,推出了一系列类似风格的影片,如《我的老婆是大佬》、被冠以“中国古代版的野蛮女友”《河东狮吼》等。  相似文献   
64.
罗名花 《武当》2003,(3):28-28
歹徒袭击女性,目的多半是为了达到性侵犯、性占有或抢夺钱财。一般情况下,歹徒并不是上来就把女性打昏,或者上来就捅你几刀,而只是以暴力相威胁。有鉴于此,当女子遭受突袭时,应沉着冷静,巧与歹徒周旋,尽量麻  相似文献   
65.
唐代女性家庭角色及其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地位是妇女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封建宗法社会里 ,妇女的家庭地位除了受到国家法律的规定外 ,还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社会习俗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制约。为此 ,本文运用社会学“角色”理论 ,并与多种文献资料相结合 ,分析和探讨唐代女性一生不同时期家庭角色的转换及其所处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零落成泥碾作尘--巴金《家》中的受害三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凤、梅芬、瑞珏是巴金在《家》中着力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她们三人尽管身份、经历,性格、人生追求各不相同,但都纯洁、善良、充满了爱心,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然而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惨遭虐杀。由此巴金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已进入21世纪,封建制度已经灭亡,而封建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家》中三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68.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忆性写作的价值在于其叛逆性和批判性,女性似乎更执着于悲情往事的回忆,并由此彰显女性创作的意义真实高于思想。  相似文献   
69.
阿健 《世界文化》2004,(6):49-50
你可知道外国人眼里的女经理人是什么样?外国各界名人希望女经理人是什么样?德国《妇女》杂志调查和分析了成功女性经理人的共同特点与共同体验,也归纳整理了各界妇女名流对女性经理人的意见。内容共3方面,计24条。  相似文献   
70.
乡愁情结是台湾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乡愁不仅表现出对思乡的哀愁,更表现出一种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一种殷切强烈的期望。历史造就了乡愁作家,通过女性细腻而又丰富的心灵感受来描写对大陆亲友、故旧的怀念的作家群体,女性特有的气质,与离乱后人们的心理情绪不谋而合,这也使得女性乡愁学在坛上开了日后40年绵延不绝的“乡愁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