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109篇
交通运输   13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荷载结构法,计算棚洞三维衬砌结构各单元的内力值,并根据其衬砌结构的配筋情况进行安全性计算。数值模拟表明:棚洞衬砌结构的最大轴力出现在靠山侧边墙墙脚位置,最大负弯矩出现在曲墙中央区域,最大正弯矩出现在左顶板中央区域;跨中处断面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较柱顶支座处断面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略高,整个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满足相关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92.
以青云山隧道为工程实例,介绍了坍方隧道采取上导洞先行、台阶分割的方式掘进通过坍方地段的施工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上导先行、台阶分割法掘进的方案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93.
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骨架,如何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合理的型式,才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带动城市发展。论文结合一些工程建设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分析了IPv6的技术原理以及与IPv4相比较的优点,提出了IPv4向IPv6过渡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阐述了作者对IPv4向IPv6过渡机制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结合多年的施工监理工作经验,简单论述隧道洞口开挖、洞身开挖与钻爆的监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996.
某悬索桥采用隧道式锚碇加预应力锚索的复合锚固系统,与重力式锚碇相比,充分利用深层岩体的承载能力,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保护地表环境。经验性的设计方法和岩土工程参数的不确定性,使其设计风险和施工难度较大。主要介绍了复合式锚碇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以色尔古电站引水隧洞衬砌施工为例,阐述了圆形隧道中几种不同衬砌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并着重介绍了在特殊地质情况下,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和高强度工期进度要求,采用了目前圆形隧道衬砌在国内非常少见单工作面针梁+(边顶拱+底拱)相对砌施工和单工作面双针梁台车平行衬砌施工方法,使衬砌进度成倍提高,而且保证了隧道的稳定和安全,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前铁路客运专线均为电气化高速铁路,设有绝缘下锚段。绝缘下锚段开挖方法按一般断面方法开挖,主要是二衬施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绝缘下锚段衬砌轮廓线比隧道一般断面大,且纵向长度均很短,所以在施工绝缘下锚段二衬时传统施工方法是用工字钢做拱架支撑,拼装小模板做面板,人工浇筑混凝土。由于此种施工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以往施工经验,自行研制了分离式衬砌台车工法施工下锚段二衬。  相似文献   
999.
川藏铁路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选线探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拟建川藏铁路横穿三山,跨越五水;沿线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及气候复杂多变;大型崩滑体、高位危岩落石、泥石流、碎屑坡、水毁、雪崩、冰害及生长期高陡岩质边坡等山地灾害发育,其具有规模大、破坏力强、灾害发生频繁且难于治理等特点。在调查拟建川藏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角度研究其选线原则。研究认为:拟建川藏铁路高山峡谷地貌段选线首先应遵循线位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及线位服从车站、车站服从地质的两大总体选线原则;对于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应先确定桥位,再以越岭的长隧方案或以傍山的长隧短打方案展线为宜,尽可能地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对于藏东南宽广的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外移绕避大型滑坡、岩屑坡或展线于对岸避开泥石流,主要以路基或桥的方式、局部可辅以隧道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通过为佳;而针对迫龙藏布峡谷段,铁路选线宜以傍山的长隧短打的方案通过为佳,尽可能减少线位露头以绕避地质灾害体。  相似文献   
1000.
水害条件下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在隧道遇水不利情况下的耐久性及稳定性,通过设计室内原型试验,测试分析泡水疲劳前后轨道结构部件的性能变化,并基于试验结果和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泡水疲劳前后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的减振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疲劳后轨道结构各部件功能保持稳定,该减振轨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2)泡水疲劳试验前后,扣件系统的刚度变化率为1.40%,道床垫刚度变化率为5.95%;(3)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具有稳定良好的减振性能,相比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车体、轮对及钢轨在中心频率为40~60 Hz区间内的振动加速度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