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84篇
交通运输   170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李春光  张佳  韩艳  晏聪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10):150-157
为研究检修道栏杆基石对桥梁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依托中国某主跨808 m的超大跨度闭口箱梁加劲梁悬索桥,通过主梁大比例节段模型弹性悬挂测振测压风洞试验获取模型风致振动响应和表面各测点压力时程数据,测试原设计断面在±5°攻角范围内的涡振性能,对比分析3种不同栏杆基石位置和高度工况下主梁涡振响应性能和桥面测点脉动压力系数均值、均方差、压力功率谱以及局部气动力和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依托工程主梁设计断面发生了显著的竖向和扭转涡激共振,且扭转涡振显著超出规范允许值,主梁涡振性能随来流风攻角的增大而变差。主梁表面实测脉动压力数据分析显示,由于栏杆和基石的阻挡,箱梁上表面气流分离后在后部再附,导致上表面前部和中后部发生了强烈的压力脉动。上表面前部、后部以及下表面迎风区斜腹板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也是导致主梁发生显著扭转涡振的根本原因。将栏杆基石移至桥面板边沿显著减小了上、下表面压力脉动,上表面前部和后部气动力相关性被破坏,可以大幅抑制涡振;将栏杆基石移至桥面板边沿,并降低栏杆基石高度抑制了气流在上表面后部的再附现象,断面压力脉动被削弱,局部气动力和总体气动力相关性被完全破坏,从而有效抑制涡振。  相似文献   
103.
振动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有振动轮不振动,振动轮在振动时有、无发出异响等。究其原因可以从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和振动轮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多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复杂地基加固中的综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复杂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小残余沉降,运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对天然地基和回填层地基进行了充分处理,某些地基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曾祥 《公路与汽运》2010,(3):106-108
对某高速路段软土地基按一般路堤、桥坡段、小型构筑物地基三部分选择塑料插板桩结合预压、水泥土搅拌桩和干振复合桩等处理方法,分别介绍了这3种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施工注意事项。通过对这3种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质量检测的研究,探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施工控制的一般规律,为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6.
城市有轨电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个专门的问题。振动传播到与电车轨道临近的建筑物中,其居民可能感觉到振动,并且听到辐射到室内的结构振动声。如果轨道以常规方式铺设,那么在那些安静的场所,发生在夜间的振动常常超出有关限值。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一项试验,即:在矿棉上设置浮置混凝土板,然后再在其上铺设轨道,并且在轨道旁的地面设置“屏障”。试验结果显示:到达轨道附近建筑物的振动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7.
在内燃机车的设计中,弹性联轴器的选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内燃机扭矩的输出、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补偿两轴的偏移等,对于延长传动系统的寿命,降低噪音、抗振防振起到明显作用。精细地设计、正确的工艺才能有助于提高弹性联轴器的组装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8.
随着中国新基建战略的提出及自动驾驶和网联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自动驾驶车辆(AV)和常规人驾车辆混行的交通流将在未来长时间存在。建立适用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自动驾驶车辆和常规人驾车辆3种类型车辆的混流跟驰模型,考虑多前后车车头间距、多前车速度差、加速度差、与主体车辆的相对距离等因素,并进行典型场景的数值仿真。刹车和起步过程的3种混流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模型在几种典型混行场景下均具有可行性,车辆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更为平缓。不同CAV比例下的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车队中CAV比例越高,车队整体恢复至平稳状态的时间越短,波动幅度越小。CAV均质流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MHVAD模型相比,该模型不稳定区域减小33.8%,所控制的车队速度波动幅度减小14%。CAV与AV混流的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与PATH实验室模型相比,由该模型控制的车队加速度进入相对稳定状态提前5.5 s。该模型可用于不同车辆均质流及3种车辆混行的队列控制,在目前开展混行实车试验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应用该模型进行混行跟驰仿真,从而为混行交通流的道路交通管理及基础设施布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09.
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效果有限元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船用浮筏隔振系统,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一种浮筏隔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振级落差方法估算了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振级落差理论估算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0.
曲轴是内燃机的关键部件,其轴颈的表面质量、圆度误差影响发动机的配合精度、旋转精度、甚至引起振动和噪声.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用户对汽车质量的更高要求,促进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因而也对曲轴的制造精度、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