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前言     
20世纪20年代,重载铁路在美国首次出现。当时,美国东部的煤矿与铁路合作组成总重量约1万吨的单元列车,将整列车煤炭直接送往发电厂或港口,中途不经过任何编组作业,堪称高效。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家,重载运输极大地提高了铁路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2.
李林 《工程科技》1999,(1):27-32
本文介绍了朔黄铁路我处管段的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各类围岩中采用不同的开挖、支护措施及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套,对以后类似的中长双线隧道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3.
朔黄铁路K44滑坡整治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朔黄铁路K44+940~K45+050以半填半挖形式通过马圈滑坡,经线路方案比选后,以整治滑坡方案通过。针对马圈滑坡特征,进行滑坡整治综合分析,在采用多种勘探手段取得详细地质资料基础上,反算确定出滑坡物理、力学指标,根据计算确定出线路左侧采用12根,线路右侧采用17根抗滑桩及桩板墙、衡重式路肩墙、重力式路堑挡土墙、护墙、护坡、加强滑坡区及路基的防排水等综合性防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4.
朔黄铁路线长点多,用电负荷性质差异较大且分布不均,线路断线、单相接地故障或电源分合闸时,容易引起系统震荡,导致铁磁谐振。结合微机消谐装置在朔黄铁路设计及运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其工作的基本原理及功能作了阐述,对现场发生的实际问题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采取改进措施后的消谐方案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朔黄铁路是我国继大秦铁路之后修建的第二条煤炭运输大通道.通过阐述朔黄铁路的技术标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作业"天窗"、无缝线路、机械设备、路基桥隧病害、大机清筛、大机停留线、站场技改、机车车辆等方面提出了朔黄铁路发展中应解决的有关基础设施的几个重大技术问题,并提出了争创一流的理念.  相似文献   
46.
朔黄铁路韩村大桥采用单圆柱桥墩,横向刚度不足,制约运输能力,先后两次采取加固措施。对加固后桥梁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桥梁在运营列车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受测试列车车辆状态的影响,桥梁动力响应值存在一定的离散性,采用实测平均值比实测最大值来评判加固效果更为合理;单圆柱桥墩加固采用上下行桥墩横连和加桩基础加固,桥墩动力性能明显得到改善,桥梁梁体横向振动有所降低,所有实测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桥加固效果明显,其加固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朔黄铁路信号系统UPS电源解决方案及其配置,并对信号电源UPS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朔黄铁路长梁山隧道基底结构病害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梁山隧道出现的多种病害进行调研,分析隧道基底病害表观特征和成因,采用基底结构钻孔探测和雷达检测方法,对基底病害分布及规模进行检测,提出采用“树根桩+注浆”等隧道基底病害整治措施,并建立模型及确定参数.通过对基底振动加速度和树根桩桩体的计算与分析,验证病害整治效果.“树根桩+注浆”整治措施对天窗时间短、施工空间有限的长梁山隧道基底病害整治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9.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牵引供电系统效率及输电线路末端网压的重要因素。通过现场测试研究朔黄铁路牵引负荷对变电所功率因数的影响规律,发现牵引负荷对进线电源侧和馈线侧功率影响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电源侧功率因素随牵引负荷的增大而减少,馈线侧功率因素随牵引负荷的增大而增大。通过研究认为变电站无功补偿方式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朔黄铁路如何改善电能质量及扩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
2万t重载列车的开行是朔黄铁路运输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减少2万t重载列车区间停车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列车平稳操纵、机车乘务员业务素质、行车设备质量、慢行限速等原因进行分析,从控制列车充风时间、减少接收绿黄灯操纵、制定施工慢行操纵方案、优化关键区段操纵方法、提升设备质量稳定性及加强新职乘务员操纵培训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保障运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