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60篇
交通运输   174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怀柱 《船舶》1996,(4):22-25
本类型船舶对船体振动要求严格。本文通过船舶设计过程中的主机选型、主机与主船体配合减振设计、螺旋桨与主船体配合减振设计以及甲板室结构设计中减振措施的采用,并经理论计算和实船试航测试表明,本船的船体振动响应控制在任务书规定的“国际商船振动综合评价基准”(ISO6954-1984E)限度内。  相似文献   
92.
张有界电务段修配车间治理前各倍频程中心频率平均吸声系数0.04-0.05,作业时车间内混响噪声较重,混响时间3-4s,经监测设备负载时1号点等效声级88.9dB(A),超标3.9dB(A),2号点85.4dB(A),超标0.4dB(A),车间内瞬间峰值106.5dB(A),频谱以中频为主。为了吸声降噪,采用一种从美国进口的矿棉装饰吸声板,利用吸声板对房顶进行吊顶,以达到吸声降噪、控制混响噪声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理后车间内各倍频程中心频率平均吸声系数达0.15-0.24,实际混响噪声已基本消除,等效声级下降范围为1.7-6.1dB(A),瞬间峰值下降范围为4.4-17.5dB(A),瞬间峰值已下降到102.1dB(A)以下,车间内等效声级已下降到83.8dB(A)以下。  相似文献   
93.
针对目前长索的振动控制及斜拉索的面外振动控制减振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减振方法——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空间布置减振方法。该方法为每3根斜拉索1组,按三角形空间布置,两两连接阻尼器,阻尼器安装方便,可对每一根斜拉索实现任意方向上的振动控制。为验证其减振效果采用零阶优化法对斜拉索参数进行设计,并建立斜拉索-阻尼器体系算例模型,与原索模型、无索间连接的三索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斜拉索-阻尼器系统的三索空间布置,斜拉索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均受到显著抑制,对斜拉索面内外振动可给予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4.
整车在路试过程中,多次出现发电机支撑螺栓断裂和节气门损坏的情况,通过对发电机和节气门的振动测试发现,发电机与节气门在整车行驶过程中与发动机存在共振现象,发电机的振动位移和节气门的振动加速度超出了设计指标的要求,致使发电机辅助挂脚处螺栓断裂和节气门损坏。分别通过对节气门和发电机及其支架进行振动-噪声-平顺性(NVH)振动测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后,为了能够解决上述共振问题,通过增加发电机支架辅助支撑来增强发电机系统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系统的固有模态,避免了发动机转速范围内的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95.
隔振降噪技术的实船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型测量船主辅机采用的单层局部隔振、浮筏双层隔振及约束阻尼处理等隔振降噪技术,基内就其设计论证、实船应用和检测结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6.
双尾型船是一种优良的节能船型,该文对双尾型船在浅水中的优越性及设计中应该重视的尾部振动问题及解决这一剖的方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船舶噪声的主要来源,揭示了297000dwt超大型油船噪声源的分布规律,对实例噪声结果作了对比,并分析了噪声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98.
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vibration must both be reduced in an effe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We present a cylindrical shell vibration isolator as a dynamic system composed of four springs and dampers. Vibration is directly produced by the motion of machinery, and more is subsequently generated by harmonic frequencies within their structure.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isolator, we first determined equation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 from the machine to its cylindrical shell. Damping effects produced by the vibration parameters of our system are then analyzed.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分布式振动阻尼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宽带阻尼放大作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多 方案的实验验证,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分布式振动阻尼器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阻 尼器而言,能大大增加振动能量的耗散,具有进一步减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0.
潜器的随行波减阻降噪贴敷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随着沿海战战略思想的强化,国际上正在加强各种水下航行器壳体贴敷层的研究。本文给出硬质随行波减阻降噪贴敷层的几何参数设计及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