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工业技术   12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碳酸二甲酯溶剂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溶剂在热逆性硝基改性丙烯酸桔纹漆,丙烯酸聚氨酯锤纹漆、聚氨酯木器漆及溶剂量丙烯酸外墙涂料中的应用。试验表明,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效溶剂,能有效替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等有机溶剂,配制的涂料性能完全能满足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2.
取代脲类除草剂,尤其是磺酰脲类除草剂,于7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G.Levitt等首先报道了氯黄隆,它极易被植物的叶片及根部吸收并运转至全身,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生长及细胞分裂。阔叶杂草对它高度敏感,而禾木科植物则对它有较大的耐药性。它的药效比常用除草剂提高2个数量级,对温血动物低毒,LD50>5000mg/kg,对环境基本无害。目前已有十余个品种商品化,广泛应用于大豆、小麦、大麦、谷物、水稻、玉米、高梁、油菜、甜菜、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农田中。可以有效防治看麦娘、早熟禾、野燕麦、繁缕、稗草、马唐、狗尾巴草、千金子、马齿苋、藜、猪殃殃、婆婆纳、碎米荠等阔叶杂草,以及泽泻、水苋菜、鸭舌草、陌上菜、节节菜、眼子菜、水莎草等水田1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安全、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等许多优点,因此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了非光气法(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生产碳酸二甲酯的原理及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04.
简述了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方法主要有光气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和酯交换法。  相似文献   
105.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二甲酯是重要的的机化工原料之一,有着有机合成的新基石和绿色化工产品之美称,是新的燃油添加剂,在21世纪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述了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化学,特别是目前工业化非光气甲醇氧化羰基化制备碳酸二甲酯的化学过程,并给出了可能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其他化学路线。  相似文献   
106.
碳酸二甲酯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西 《化工设计》2003,13(5):29-35,43
介绍目前国内外有关碳酸二甲酯的多种生产方法及其技术经济指标,并分析了国内的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107.
108.
碳酸二甲酯(简称DMC)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由于其分子中含有CH3^-、CH3O-、CH3O-CO-、-CO-等多种官能团,因而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另外,1992年DMC在欧洲通过了非毒以化学品(Non toxic substance)的注册登记,属于  相似文献   
109.
宇部低压气相法制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0.
负载型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江琦  王书明 《天然气化工》2002,27(6):6-8,2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双组分负载型催化剂 ,研究了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催化性能 ,考察了反应温度、负载量、反应压力以及载体粒径对碳酸二甲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ZnO为载体的双组分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最佳反应温度为 16 0℃ ;活性组分负载量在 10 %时碳酸二甲酯收率最高 ;压力的影响并不明显 ;载体粒径的减小有助于碳酸二甲酯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