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工业技术   9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由于屈服面梯度不连续,导致基于摩尔库伦屈服准则的三维边坡极限分析问题无法直接使用线性规划求解,从而计算效率低。采用等面积德鲁克-普拉格屈服准则来代替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并在考虑应力平衡、应力连续性条件和应力边界条件的基础上,用非线性规划的二阶锥规划成功构建了三维问题的极限分析下限法计算模型,可以方便地通过凸规划软件直接求解出三维边坡的应力场和安全系数,从真实解的下方收敛,两个算例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2.
《煤矿机械》2021,42(4):98-101
通过分析1 m及以下采高薄煤层下限开采中采煤工艺、三机配套技术参数等对工作面三机的要求,提出了目前开采这种特殊煤层依然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并就这种煤层工况下采煤机的关键技术和方案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适合这种煤层的特殊采煤机。可为以后这种薄煤层下限的开采及相应采煤机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3.
静电电荷感应法在典型生产性粉尘检测中被广泛使用,但粉尘本身的静电量易受环境参数影响,且信号拾取难度较大,导致粉尘浓度检测相对误差较大。为降低检测误差,分析了主动荷电的电荷感应法的基本原理;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粉尘在不同荷电电压下的粉尘检测信号信噪比,得到满足信噪比要求且不击穿的主动荷电电压值;研究了不同种类粉尘检测下限值;经过对比试验得到:主动荷电电荷感应法检测误差是14.2%,比静电荷感应法的误差小4.4%。  相似文献   
954.
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试油试采资料,在富县槐树庄区长7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确定出研究区长7储层有效厚度下限为:含油性下限为油迹以上;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及其以上级别;物性下限为孔隙度≥7%,渗透率≥0.1mD;电性下限为电阻率≥27Ω·m,声波时差≥225μs/m,含油饱和度≥35%。  相似文献   
955.
大平房油田DA区块为细砂岩中高孔、中低渗储层,以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为基础,在对录井、取心、试油投产等区块第一性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有效厚度下限标准,进而确定油层有效厚度,支撑油田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956.
本文构建了准确度、密集度指标与弹着点(或观测点)、目标点的统计数学模型,基于经典估计理论推导了准确度、密集度指标估计方差的Cramer-Rao下限。结果表明:现有GJB2899-97中准确度指标计算方法所估计准确度是无偏的,且达到了Cramer-Rao下限,是经典估计理论意义下的最佳估计量,也就是最小方差无偏估计量;而现有GJB 2899-97中密集度指标计算方法仅是无偏的,其估计方差没有达到Cramer-Rao下限,从而其最优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957.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浅槽水平流不同角度对流场内部环境的影响,通过探究水平介质流进入槽体的最佳角度以及改变水平速度,找出重介浅槽适合较低分选下限。结果表明,水平介质流以40°角给入时,槽体内部的流场较为稳定,更加适合煤炭分选;颗粒粒度下限在8 mm,其他条件保持稳定时,水平流速度为0.22 m/s,竖直流速-0.185 m/s,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8.
惠州凹陷深层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顶底界限不明,严重影响勘探开发进程,针对该问题,以测井、试油、高压压汞等资料为基础,综合采用储层物性统计分析和实例剖析法确定研究区浮力成藏下限,采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储层内外势差法确定油气成藏底限,对惠州凹陷自由流体动力场和局限流体动力场进行划分,明确非常规油气藏分布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浮力成藏下限为3 500~4 000 m,对应孔隙度为8.50%,渗透率为1.00 mD;油气成藏底限临界孔喉半径为0.032 5μm,临界孔隙度为1.72%~2.00%,对应的深度底限为6 000~6 500 m。研究结果为惠州凹陷开拓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和接替资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59.
以LXA1000螺旋分选机为研究对象,选择了2座选煤厂2种不同选煤工艺、不同煤质的螺旋分选机入料展开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确定LXA1000螺旋分选机对0.074~0.15 mm粒度级的细粒煤具有明显的分选作用,对小于0.074 mm粒度级的细粒煤泥基本无分选作用。在对0.074~0.15 mm粒度级煤泥分选中+1.8 g/cm3密度级分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60.
李伟 《选煤技术》2023,(4):65-69
为提高煤炭分选加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基于煤质特征以及矿区附近煤炭用户的需求,呼吉尔特纳林才登矿区制定了相应的洗选产品结构。通过粒度组成分析、密度组成分析、可选性分析认为:该矿区末煤指标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洗选,但块煤量大且指标不合格,必须进行分选加工;理论分选密度下,块煤可选性为易选。经选煤方法以及不同矿井原煤在不同分选下限时分选效果的简要对比,推荐采用分选效果更好、次生煤泥量更少、适应性更强的浅槽重介分选工艺;分选下限推荐采用6 mm,此时技术经济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