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66篇
  免费   10995篇
  国内免费   6832篇
工业技术   126093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1539篇
  2022年   2831篇
  2021年   3486篇
  2020年   3589篇
  2019年   3009篇
  2018年   2776篇
  2017年   3791篇
  2016年   4068篇
  2015年   4220篇
  2014年   6349篇
  2013年   6564篇
  2012年   7969篇
  2011年   8555篇
  2010年   6128篇
  2009年   6298篇
  2008年   5591篇
  2007年   7181篇
  2006年   6601篇
  2005年   5439篇
  2004年   4779篇
  2003年   4141篇
  2002年   3411篇
  2001年   2981篇
  2000年   2609篇
  1999年   2138篇
  1998年   1696篇
  1997年   1489篇
  1996年   1326篇
  1995年   1037篇
  1994年   920篇
  1993年   628篇
  1992年   553篇
  1991年   470篇
  1990年   391篇
  1989年   314篇
  1988年   217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5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7篇
  1959年   22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祝浩钧  苏福永  康振  房琳芳  温治 《中国冶金》2022,32(11):128-134
针对内燃式热风炉在燃烧期烟气中CO含量超标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一种改进型的矩形燃烧器结构,在煤气通道中加入挡板来改变高炉煤气的流动方向。以某公司3号高炉热风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内燃式热风炉矩形燃烧器和燃烧室的三维模型。利用CFD模拟技术对矩形燃烧器的原始结构和改进后的结构进行燃烧模拟,在矩形燃烧器中加入的煤气挡板分别采用45°、60°、75° 3种倾斜角度放置,分析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温度场和CO浓度场。与原始结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结构之后燃烧室出口截面的温度场中高温区范围有所扩大,两端眼角处的CO平均体积分数有一定程度减少。当煤气挡板的倾斜角度为60°时出口截面平均温度上升最大,平均温度从1 669 K上升到1 676 K,出口烟气中的CO平均体积分数下降最多,CO平均体积分数从0.007 028%下降到0.005 678%。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依据双辊薄带复合铸轧技术,探究工艺参数间的耦合作用对复合铸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了铜和铝的固-液复合铸轧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铝板出口厚度、轧制速度、熔池高度、铜带厚度和浇注温度对Kiss点高度的影响,并对正交试验得到的Kiss点高度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了铝板出口厚度、轧制速度和铜带厚度3个强耦合参数,给出了这3个参数两两耦合下耦合强度的变化规律。铝板出口厚度和铜带厚度、铜带厚度和轧制速度对Kiss点高度的耦合影响随参数值的增大其效果逐渐减弱,铝板出口厚度和轧制速度对Kiss点高度的耦合影响随参数值的增大其效果逐渐增强。同时,利用复合铸轧熔池物理场的变化,分析了产生耦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以陕西某地硅质钒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一硫酸浸出、硫酸助浸、空白焙烧—浸出、硫酸熟化—常温水浸提钒探索试验,确定出硫酸熟化—常温水浸工艺更适用于硅质钒矿,同时考察了熟化温度、熟化时间、熟化硫酸及水用量、矿石粒度、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熟化硫酸用量15%、熟化水用量10%、熟化温度130℃、熟化时间4 h、原矿粒度-8 mm、熟料浸出液固比1.5、常温浸出3 h的条件下,可获得78%左右的钒浸出率。该硅质钒矿经硫酸熟化后水浸,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影响小,可采用"熟化-柱浸(堆浸)"工艺进行提钒。  相似文献   
994.
目前铌资源的研究大多处于常规加热阶段,因为能耗高、冷中心等问题无法广泛推广。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新型加热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冷中心等问题。借助微波马弗炉将铌精矿碳热还原反应与微波加热相结合,探究还原温度、配碳比及保温时间对铌精矿金属化率的影响,以及金属颗粒的成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在碳热还原反应中优于常规加热,在微波加热下,还原温度为1100℃、保温30 min、配碳比为1时,金属化率达到94.84%;1000℃时NbC开始生成,1100℃时铌钛产物主要为(Ti,Nb)C,1300℃时,钛的产物主要以TiC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高温高酸氧化浸出工艺对湿法炼锌粗镉生产过程产出的制镉碱渣进行处理。通过“电解液+锰粉氧化浸出”与“电解液直接浸出”制镉碱渣小试工艺试验对比,获得高温高酸氧化浸出的工艺参数为:浸出温度85~90 ℃、浸出时间8 h以上、液固质量比~4 g/g,锌、镉高温高酸氧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6.88%、95.35%。通过工业化实践,将某锌冶炼厂长期堆存的制镉碱渣有效处理,实现锌、镉等有价金属的回收,提高金属回收率,同时避免含隔渣长期堆存带来的环保风险,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简要阐述了提高氧化铝质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烧结法碳酸化分解工艺着手,简介了碳酸化分解的工艺过程,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合影响碳酸化分解产品质量的多种因素的试验结果,提出了碳分分解温度、分解时间、晶种特性和晶种添加量等是影响碳分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The high temperature phase transitions of orthorhombic La0.95MnO3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273 K were studied using high temperature XRD technique in air. Two-phase transitions were found in temperature ranges, 373–473 K and 973–1273 K, respectively. The crystal symmetry increases from orthorhombic to rhombohedral then cubic, while the second transition was not completed i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The first transition could be due to the depression of Jahn–Teller distortion, while the second one could be caused by the ionic oscill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lattic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rhombohedral La0.95MnO3 from 473 to 973 K were also calculated using lattic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998.
电渣熔铸渣池热电场有限元模拟的前置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新生  耿茂鹏  饶磊  尧军平  杨小军 《铸造》2004,53(11):917-919
对电渣熔铸渣池进行了热电场有限元模拟的前置处理,建立了电渣熔铸渣池热电场数学模型,定义了以自耗电极、渣壳、水冷结晶器、渣池为对象的计算区域.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计算区域进行了合理的单元、插值函数选取以及网格划分,研究发现渣池存在两个区域:一是温度很高、电流密度很大且分布很不均匀的小区域,位于自耗电极端部附近,为高热源区,另一是电流密度小且分布几乎均匀的大区域,为低热源区.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用热源法对简单热传导问题进行了解析解的计算,并应用PDE工具箱求解热传导偏微分方程得到数值解。通过两种温度场的计算结果求出相应的位移场结果,比较可知MATLAB中PDE工具箱对难以用解析法求解的热传导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Mg–Li alloys have been prepared by electrolysis in a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of 50% LiCl–50% KCl (mass%) at low temperature of 420–510 °C. The effects of electrolytic temperature and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on alloy formation rate and current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For the deposition of metallic lithium on the cathode consisting of solid Mg and liquid Mg–Li, both electrolytic temperature and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have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current efficiency; while for the deposition of metallic lithium on the solid magnesium cathode, both electrolytic temperature and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greatly affect alloy formation rate and current efficiency. The optimum electrolysis condition is—molten salt mixture, LiCl:KCl = 1:1 (mass%), electrolytic temperature: 480 °C, cathode current density: 1.13 A cm−2. Mg–Li alloys with low lithium content (about 25 wt% Li) were prepared via electrolysis at low temperature following by thermal treatment at highe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