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工业技术   29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利用自制多氢酸液XS-1进行静态岩粉溶蚀与岩心流动实验,通过SEM、ICP等实验考察了多氢酸的缓速性与预防二次沉淀性能,并研究了多氢酸与岩心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XS-1多氢酸液具有良好的缓速与预防二次沉淀性能,反应后残酸的极限浓度为0.296 1 mol/L,酸液有效作用时间为6~7 h。在该多氢酸体系下岩心渗透率提高至4.15倍,在此条件下以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模型建立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比同条件下普通酸液小,进一步证明多氢酸具有一定的缓速性。  相似文献   
52.
随着公路建设向山岭重丘区的转移,如何就地取材,利用风化岩进行路基填筑,以弥补山区路基填料的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确保风化砂岩填筑路基长期使用性能,提出水温耦合作用下风化砂岩崩解和质量流失的试验测定方法,并将材料的干湿循环崩解率和质量流失率与风化程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53.
刘新宇  李凌波  李宝忠  郭宏山 《化工进展》2020,39(10):4200-4209
用于脱硫及脱碳的胺液在长期使用中因降解或杂质混入发生变质,导致脱硫脱碳效率下降、胺液发泡、装置腐蚀及能耗增大等系列问题,而胺液净化复活技术是解决胺液系统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变质胺液中污染物出发,分别总结了固体颗粒物、烃类及表面活性物质、胺变质产物及热稳定盐的成因、危害及其控制手段。针对热稳定盐等重点难处理污染物,主要介绍了蒸馏回收、离子交换以及电渗析等净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对技术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最后通过技术对比指出,电渗析因具备胺液回收率高、热稳定盐净化深度高、能耗适中、产生少量易处理污染物等特点,是我国在胺液净化复活技术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4.
为落实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储量规模和动用程度、评价稳产潜力,基于储层地质知识库,通过细分计算单元采用"容积法"完成储量复算;结合储层静态参数、气井生产指标及内部收益率建立了储量分类评价标准,将储量分为富集区、致密区和富水区三类;优选"单井控制面积法"评价已动用储量和剩余未动用储量。评价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储量基础落实,各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储量综合动用程度为40.1%,剩余未动用储量规模大,稳产潜力较好。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气田稳产主要通过井网加密、侧钻水平井及查层补孔的方式来提高富集区和致密区储量动用程度,富水区剩余储量的有效动用仍须进一步攻关。  相似文献   
55.
新场气田沙二气藏为多层叠置气藏,自上而下主要由4套含气砂体组成,共分为JS21、JS22、JS23、JS24四个气层,埋深为2200~2500m,平均孔隙度为10.2%,属低-中孔储层,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低于0.1×10-3μm2,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新场沙二气藏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534.35×108m3,动用地质储量445.08×108m3,累计采气量120.35×108m3,优质储量已全部动用,解释级别较低的致密砂岩气层动用程度较低。随着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在以前难动用的储层上建产,将成为该气藏稳产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地质参数对油气的不同响应特征,建立了超平衡钻井条件下气测值的校正与恢复方法、地质指标权重评价等录井解释评价新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原来解释级别较低的致密砂岩气层潜力进行了再评价,筛选出了该类气层的潜力级别,为老井挖潜和气藏后期开发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6.
利用MTS 322试验机对均质红砂岩进行了低加载(应变)率范围内不同量级的单轴压缩试验,考察了加载率对压缩强度、切线弹模和破坏应变的率效应影响规律。试验过程中采用位移控制加载,对应的加载量级分别为0.12,1.2,12,120 mm/min。研究结果表明:位移控制加载率与试样实际加载率、应变率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材料的单轴压缩强度、切线弹模随着加载率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单轴压缩强度增加了11%,切线弹模增加了13%,率效应显著。通过试验数据发现,破坏应变与应变率(加载率)之间无相关性,不具有率效应规律,故强度准则应该是应力准则而不是应变准则。  相似文献   
57.
58.
根据红砂岩碎(块)石具有吸水崩解特性和不均匀性,对强夯加固处理红砂岩碎(块)石填土地基的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室内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并与波速试验相互验证。经对比分析得出:若强夯前对红砂岩碎(块)石填土进行相关处理,降雨对夯后填土的影响深度较浅,其硬壳层既是良好持力层又是隔水层,它使地基内红砂岩的残余水活性无法发挥,从而使夯后地基沉降减少。采用上述综合方法检验的小区经过两年的运营,一切正常。说明上述综合检验方法是可行的,真实的反映了强夯施工质量,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9.
大牛地气田纵向上发育七套气层,目前成熟的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仅能满足单层开发,如何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实现两层同时动用成为一个开发难点。通过数值模拟,对水平井人工裂缝穿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地质因素穿层界限;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一套适合穿层井的最优参数。现场试验表明:水平井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能够实现有效穿层,达到了提高单井产量的同时也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的部分气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水现象,平均产水量约为9 m~3/d,已经严重影响了气井产能。通过对比分析可动水饱和度的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气井的产水特征预测方法。通过该方法对单井进行产水预测并优选射孔层位可提高气层的产气能力,有效降低了气井产水风险。在此基础之上绘制了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研究区块的可动水饱和度平面分布图,进而优选出低产水风险区,明确气田的主力储层,研究结果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