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05篇
  免费   8560篇
  国内免费   5070篇
工业技术   94435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994篇
  2022年   1964篇
  2021年   2421篇
  2020年   2607篇
  2019年   2157篇
  2018年   2026篇
  2017年   2641篇
  2016年   2966篇
  2015年   3075篇
  2014年   4769篇
  2013年   5135篇
  2012年   5540篇
  2011年   6394篇
  2010年   4545篇
  2009年   4805篇
  2008年   4244篇
  2007年   5124篇
  2006年   4884篇
  2005年   4294篇
  2004年   3686篇
  2003年   3299篇
  2002年   2795篇
  2001年   2311篇
  2000年   2002篇
  1999年   1642篇
  1998年   1335篇
  1997年   1188篇
  1996年   1074篇
  1995年   955篇
  1994年   773篇
  1993年   552篇
  1992年   505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9年   27篇
  1951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Structure is an evident determinant for macroscopic behaviors of soils. However, this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most constitutive models, as structure is a rather complex issue in models. For thi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simple models that can reflect this important aspect of soil behavior. This paper tried to model structured soils based on well-established concepts, such as critical state and sub-loading. Critical state is the core of the classic Cam Clay model. The sub-loading concept implies adoption of an inner (sub-loading) yield surfa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hardening rules for some internal strain-like state variables. Nakai and co-workers proposed such internal variables for controlling density (ρ) and structure (ω), using a modified stress space, called tij. Herein, similar variables are u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tter-known invariants (p and q) of the Cam Clay model. This change requires explicit adoption of a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for the sub-loading surface.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modifying the dilatancy ratio of the Cam Clay model, as a function of the new internal variables. These modifications are described and implemented under three-dimensional (3D) conditions. 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simulating laboratory tests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experiments report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ed soils. The good agreements show the capacity and potential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52.
流域泥沙灾害与泥沙资源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沙灾害与泥沙资源性是流域泥沙的重要属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文论述了泥沙淤积、泥沙冲刷、岸滩崩塌、山地崩塌与泥石流、粗沙淤积的土地沙化等泥沙灾害,指出泥沙灾害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渐变性或突发性、群发性、转化性及危害严重性等;流域泥沙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包括填海造陆及造地、引洪淤灌、堤防淤临淤背、建筑材料、湿地形成(河流、湖泊与河口海岸)等,指出流域泥沙资源化及其优化配置既要解决思想观念、基本理论、目标效益等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与水资源联合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53.
不同管距时玉米渗灌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运城市夹马口灌区和红旗灌区进行了1996,1997两个年度的玉米渗灌试验,研究了不同毛管间距条件下渗灌对其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渗灌毛管间距采用0.8~1.0 m较为适宜。毛管间距愈大,产量愈低;渗灌较地面灌平均减产7.23%,较旱地平均增产30.8%;玉米生长期内总耗水量地面灌最大,渗灌次之,旱地最小。渗灌可明显提高玉米水分生产率,渗灌处理水分生产率平均为1.65 kg/m3,是地面灌的1.2倍,是旱地的1.33倍;两年度渗灌较地面灌平均节水44.4%。  相似文献   
54.
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外形尺寸为4.5 cm×4.5 cm×30 cm、气测渗透率0.9~1.0μm2、变异系数为0.72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模拟大庆油田油藏流体性质及温度条件,研究了高浓度聚合物(HPAM)驱注入时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段塞体积及段塞组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注入大分子量、高浓度聚合物,结合合理的注入方式,在化学剂成本与三元复合驱相当的情况下,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接近或超过三元复合驱的水平。实验表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是一种较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张思斌  霍吉祥 《炼铁》2006,25(2):14-17
对首钢1号高炉焦炭质量恶化后增产节焦的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提高入炉原燃料质量,综合优化高炉基本制度,合理控制稳定的操作炉型是保证炉况长期顺稳、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6.
钻井钢丝绳对于钻井平台安全可靠性有直接影响。采用磁性检测方法对钻井钢丝绳进行检测,并对钻井钢丝绳的励磁方式、聚磁方法及传感器与钢丝绳的配合间隙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钻井钢丝绳检测仪器,能够实现对钻井钢丝绳断丝、磨损等缺陷的定性、定量检测,并能够对缺陷进行定位,为钻井钢丝绳的寿命评估提供了依据,对提高钻井平台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对齐鲁PE100级燃气管专用料DGDB2480HBK的力学性能、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熔体强度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DGDB2480HBK的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在500h以上;熔体强度在1.0MPa以上;200℃氧化诱导期在65min左右;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专用料的性能完全满足国内生产燃气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8.
与常规的小型测试压裂不同,流体注入诊断测试(DFIT)是通过关井阶段出现的拟线性流或拟径向流阶段求取储层压力,采用改进的梅耶霍夫方法(M-method)解释储层渗透率。以长庆榆林气田一口开发井为例,依据DFIT的技术原理和测试步骤,对该井测试压降数据进行解释分析,结果可信度较高,证明了该项工艺在长庆低压低渗油气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结合工程特点及工艺流程,阐述了300 kt/a聚丙烯装置的布置原则,管道、管架设计要点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有植被的河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式断面河道滩地种植柔性植被后,滩地糙率增大,水流紊动更为剧烈,河道水流紊动强度峰值由原先的滩槽交界区转移到滩地区.滩地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递减;滩槽交界区的水流紊动强度沿程不断增大;主槽的水流紊动强度主要与床面糙率有关,滩地植被影响了滩地水流的归槽时间,使主槽水流流速沿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