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展  张景华  徐来长 《淮海医药》2011,29(3):209-210
目的 探讨依迭拉奉联合维生素B12、叶酸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脱水、控制脑水肿、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维生素B12、叶酸治疗.两组于发病48 h 和治疗14 d后分别进行中国卒中...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肌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依达拉奉联合EGF诱导hBMSCs,观察其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采用TRAP-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诱导后hBMSCs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变化。结果经诱导后,hBMSCs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分化,NSE阳性率为81.7%,GFAP阳性率为8.5%。端粒酶活性和TERT蛋白诱导4h后均无明显变化,但诱导6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诱导至24h时,细胞端粒酶活性已近阴性。Western blotting试验的结果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一致。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体外可以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诱导分化早期呈高表达,分化过程中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64.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6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者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患者神经机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21d,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治疗时间的NIHS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脑组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有效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6.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h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脑水肿程度及3个月的GO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 42例T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BO治疗组21例,行HBO 和其他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干预组(EB干预组)21例,在HBO 和其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另选12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蛋白质氧化硝基化指标3-硝基酪氨酸(3-nitrotynosine,3-NT)水平及抗氧化酶铜、锌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力变化,病程3个月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前HBO治疗组和EB干预组的GCS、血清MDA、3-NT水平及CuZn-SOD、GSH-px活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HBO治疗组和EB干预组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个月时两组患者GOS间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HBO治疗重度闭合性TBI的疗效优于单纯HBO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C3、IL-6、IL-8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min、停机、术毕、术后24h、术后72h各时点观察血清123、IL-6、IL-8含量的变化。结果(1)C3浓度水平随体外循环(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手术结束时达最低谷,术后24h开始升高,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6、IL-8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h下降,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在心脏手术中可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奥扎格雷钠8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0d治疗组有效率88.3%,对照组有效率70%。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更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