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78篇
  免费   3117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医药卫生   7005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1241篇
  2021年   1922篇
  2020年   1828篇
  2019年   1425篇
  2018年   1457篇
  2017年   1648篇
  2016年   1996篇
  2015年   1923篇
  2014年   4327篇
  2013年   4159篇
  2012年   4050篇
  2011年   4275篇
  2010年   3593篇
  2009年   3407篇
  2008年   3488篇
  2007年   3495篇
  2006年   3354篇
  2005年   2830篇
  2004年   2322篇
  2003年   1992篇
  2002年   1872篇
  2001年   1737篇
  2000年   1507篇
  1999年   1336篇
  1998年   1018篇
  1997年   978篇
  1996年   749篇
  1995年   651篇
  1994年   595篇
  1993年   507篇
  1992年   462篇
  1991年   410篇
  1990年   355篇
  1989年   294篇
  1988年   287篇
  1987年   289篇
  1986年   211篇
  1985年   291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35篇
  1982年   148篇
  1981年   109篇
  1980年   111篇
  1979年   85篇
  1978年   82篇
  1977年   69篇
  1976年   56篇
  1973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背景 ]比较分析 88例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头部CT所见 .[病例报告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对发病因素、症状、体征和头部CT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发病因素中有高血压者占 6 4 % ,心脏病者占 2 3% ,糖尿病者占 2 5 %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占 30 % ,高脂血症者占 4 5 % ,吸烟者占 5 2 % ,有家族史者占 33% .非老年组中初发者多见 ,有头痛、头晕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者比老年组多见 ,而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则老年组多见 .头部CT示单梗塞灶者在非老年组多见 ,多梗塞灶、脑白质脱髓鞘及脑萎缩者在老年组多见 .[讨论 ]脑梗死病人因年龄不同 ,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头部CT所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2.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①120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病灶890个,最多见于豆状核(占40.8%),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32例既做CT,又做MRI患者中,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5.1倍,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5mm或位于幕下。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常为多发,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易为CT忽略,尤其是幕下病灶或≤5mm的病灶,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10mm),但大部分(60.0%)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3.
静脉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不同的栓塞方法闭塞实验动物上矢状窦的不同部位,其目的是观察脑组织的血流量、血氧饱和度、脑组织水含量、脑灌注压、及各种影像学表现等参数指标的变化,从病理生理角度探讨静脉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4.
Introduction Given the large number of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t is clearly imperative that the clinical community be provided with objective and compelling evidence of the long-term sequelae of the proced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arly 1980s, Peacock in Cape Town shifted the site of the rhizotomy from the conus medullaris to the cauda equina, and in the past 25 years, more than 200 children have been operated on. We have studied the incidence of spinal deformities after multiple-level laminectomy and recorded a 20% incidence of isthmic spondylolysis or grade-I spondylolisthesis. We have also conducted a long-term prospective gait analysis study on a cohort of 14 ambulatory patients who were operated on in 1985. Results Ten years after surgery, our patients had increased ranges of motion that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 Step length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lthough cadence was unchanged postoperatively and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normal age-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Discussion We have recently tracked down all 14 patients from the original cohort and are currently completing a 20-year prospective follow-up analysis of their neuromuscular function and gait. Our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 that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lleviating spasticity but it also leads to long-term function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探讨靶心图上心肌灌注缺损区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重复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住院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5和90d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靶心图上勾画缺损区(在左心室靶心图中放射性计数低于40%的区域),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不同操作者所得ROI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治疗后45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前缩小3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治疗后90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后45d缩小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肌的恢复有一定疗效,能够缩小梗死面积,且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AMI的疗效在移植后早期(45d内)即有体现。(3)面积百分比是观察心肌灌注变化的重要定量指标。结论 该方法对心肌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能准确定量;对评价AMI骨髓于细胞移植术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了解中国老年人群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了解中国老年人群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的分布 ,分别探讨其与老年脑梗死及血脂以及一氧化氮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对门诊及住院中确诊的 4 0例老年脑梗死和 16 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老人 ,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及座位血压 ,并测定他们的空腹血脂、空腹血糖 (FBS)及一氧化氮 (NO)等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检测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和对照组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构成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31,P =0 0 38) ,脑梗死组Glu/Asp基因型高于对照组(32 5 %vs 17 8% ) ;脑梗死组 2 98Asp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 (16 2 5 %vs 8 9% ) ,但是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3 81,P =0 0 5 1)。结论 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存在 ,并且基因...  相似文献   
108.
英语阅读障碍儿童词汇命名加工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英语阅读障碍儿童操作英语词汇的相关能力 ,探索英语阅读障碍的表现特点与矫治的手段。方法英语真、假词命名实验 ,观察 3 4名阅读障碍儿童和 3 4名对照组儿童的实验结果。结果 ( 1)障碍组右视野在真、假词的命名时间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 2 )障碍组在真词和假词上的命名错误率均大于正常组 ,假词命名的错误率大幅增加。 ( 3 )障碍组右视野的真词命名时间明显长于左视野 ,假词命名的错误率也明显大于左视野。结论英语阅读障碍的儿童显示出了操作英语语音能力的欠缺以及左测大脑半球活动水平不足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皮质形态学、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复制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益气复智颗粒12.42g/kg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手术后灌胃对实验动物脑皮质形态学、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益气复智颗粒能使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下降。结论 益气复智颗粒具有较好的保护脑神经元,阻断脑缺血致神经细胞死亡病理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l,3,7d。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皮质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Fas、FasL蛋白表达显降低。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减轻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