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3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1.
本文通过一些案例讨论了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认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目的是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法律 ,更准确地了解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12.
对有关财产犯罪问题的分析,应以民法理论为基础。盗窃罪与侵占罪客体的认定、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物的认定及占有关系的认定等均应参照民法理论进行解释。民法语境下,可以从主体方面、主观方面、客体方面、客观方面四个维度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相似文献   
13.
严也舟 《管理评论》2012,(4):28-35,44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对控股股东与管理者合谋侵占公司利益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其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正相关,而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控股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负相关;集团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程度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股东;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与控股大股东的资金占用正相关;地区法治化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也对控股股东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越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将审办贪污案的权力划归军法以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在抗战后期,由于军法弊端重重,更主要的是随着宪政运动的再度兴起、司法界的呼吁以及国际上的压力,贪污案的审理权从军法回到了司法,但司法机关实际上并未真正的掌控对贪污案的审理权,由于军权和行政权坐大,贪污案审理权的归属依旧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局域网中IP地址盗用行为十分常见,这种行为不仅造成网络中IP地址的混乱,同时也侵害了网络中正常用户的权益,并且给网络安全、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盗用IP地址的常用方法入手,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提出交换机端口-MAC地址绑定和端口定位相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由于贪污罪本身的复杂性,贪污罪的概念不仅要全面考虑到我国现行刑法之规定,而且要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相吻合;不是所有的违禁品都成为贪污罪的对象,绝对禁止流通的物品由于其内在属性不能成为贪污罪的对象,相对禁止流通的物品是可以纳入贪污罪归置的;贪污罪的未遂、既遂标准具体应从控制论角度来界定。  相似文献   
17.
唐律首创赃罪,立法严密,惩罚严厉,对有效预防和打击贪赃腐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唐律赃罪具有明显的现代价值,表现在:立法严密,使一切贪赃腐败分子无法律漏洞可钻;惩罚严厉,对一切有贪腐之念尚无贪腐之行的官吏有极大的震慑作用;其他制度如完善的监察制度、廉政教育以及厚禄养廉的配合,保障了法律的实施并取得廉政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7,23(2):85-88
官箴既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内部对从政者的规劝、告诫之词与公认、沿用的惯例,又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中一个子目的名称,专门著录那些阐释施政行法之道与儆戒训告之词的典籍,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为官者的行动指南和处世准则,又有为官者长期施政执法的经验与惯例。其中关于清廉为官的议论与诠释非常深刻、全面,将清廉看作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原则与道德准则,并就如何清廉为官提出了节俭、戒贪、律己、约束等具体措施,对当今消除腐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贪污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笔者赞成肯定说,认为贪污罪属于结果犯,因而存在犯罪未遂,刑法总则规定的构成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的一般原则,同样适用于贪污罪;关于贪污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存在失控说、控制说与占有说,笔者则主张非法占有说,认为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贪污罪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直接将是否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作为区分贪污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贪污罪的既遂与未遂形态具有不同的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