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6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红楼梦>所具有的丰富思想蕴涵和美学价值, 使得它能够在较大空间内与西方小说进行相互比较,这一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就出现了从诸多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本文将这些论文大致归为三类,即对作者相似的时代背景的比较、人物形象比较与象征意象比较,分别考察其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并作出一粗浅总结,为今后在这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比较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2.
比较文学的危机反思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简单否定、决然断裂;二是合理继承、融合沟通。我们应对比较文学的反思保持经常的反思,继承学科建设已有的合理内核,即比较文学既要“比较”,又要“文学”,它们密不可分。这是支撑学科大厦的必要基石。  相似文献   
63.
高校外国文学教材中所存在的视域偏狭、理论架构陈旧等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文学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学”教材应以“世界文学”名之才能真正标识这一学科性质。科学文学是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三维统一,既秉承着传统学科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理论概括性,又体现了现代学科的相对性、开放性和整体综合性。  相似文献   
64.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 ,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 2 0多年来 ,这个领域已有了迅速的发展 ,不仅有了许许多多的成果 ,还有了自己的刊物、队伍、组织 ,并且进入了高等学府 ,形成独立的学科 ,有一定数量的硕士、博士等高学位点 ,高层的学术活动也已同国际比较文学界接轨。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 :“比较文学日益成为了一门显学。”(见陈、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 )。回顾这个过程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及其发展 ,是与学界人们世界性视野和开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分不开的。比较文学的特点在…  相似文献   
65.
田源 《南都学坛》2011,31(6):63-67
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展现与创造异国形象的作家主体相结合,在他者与自我的张力中去审视两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胡风在1931—1945年这段抗战时期的诗歌中,展现并刻画了大量的日本形象,这些异国形象特征以及与胡风的关系正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三方面:日军和日本士兵的形象;日本政府和日本平民的形象;日本自然和人文景观。此外,诗人将自己或愤怒、或同情、或憎恨、或悲伤的情感寓于他者形象之中,使之栩栩如生并富有感染力,从而构成了一个多重复合的日本形象。  相似文献   
66.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比较文学 ,作为一种跨越性的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本组笔谈即致力于探讨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分上下两篇。上篇中 ,何云波的的文章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选择与出路 ;李兰生则试图通过对中外文化关键词的清理寻求跨文化阐释的途径 ;王晓东以《道与逻各斯》和《中国阐析学》两本书为例谈如何寻找中国文论自己的声音 ;周春通过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小说《所罗门之歌》谈民族身份的失落与认同。  相似文献   
67.
文学史与思想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比较文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就如何利用比较文学的学科优势进行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并尝试着提出一些问题。其中涉及到比较文学学科的悖论性格、文学史和思想史的关系、比较文学第四种模式、文学人类学及中日两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特质等。这里发表的即是他们就上述问题讨论所形成的笔谈。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现代文坛,周作人是最早评价外国文学艺术,倡导中西诗学融合,进行对比研究的,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播火者,也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69.
文章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世界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一样面临重新建构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关于比较文学规范与理论体系的主要争论,探讨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比较文学“失范”问题与二次危机论。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应当超越20世纪中期的“菲勒斯—西方中心”的理论模式,在全球化语境下,建立代表新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是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也将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比较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新理论由学科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4个部分构成,重点讨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涵,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0.
本文着重回顾 2 0世纪 1 0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走过的简要历程 ,从肇始初兴、发展与滞缓 ,到复兴高潮阶段 ,并对比较文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作概括性的评述 ,指出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同时阐述作者对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新世纪前程的展望 (不包括台港澳地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