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4篇
社会科学   571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格,能带来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叠词形式多样、功能不一,在传达情感、强调意义和创造意境等方面颇具功效,其使用可促进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在结构工整严谨、对字词精炼传神、美学效果要求较高的汉语古诗词中,叠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聚焦汉语古诗词中叠词的常见类型、特殊功能,关注其英译的策略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
网上购物风险来源、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险来源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类型与其相对强度,对于企业从风险来源上降低和管理网上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发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风险主要来源于产品本身、远距离交易、互联网这种交易模式和网站这四个方面.研究结果揭示了,当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所感受到最强烈的三个风险分别是,来自于产品本身的产品绩效风险、来自于远距离交易的服务风险和来自于网站的来源风险.最后,研究还发现,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强弱与消费者的年龄、网络购物频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年龄越大,感知风险越强;网上购物频率越高,感知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23.
根据电影叙事是否依据一个形式惯例传统,电影理论把电影分为类型电影和非类型电影。事实上,来自于既有惯例的类型经验影响着我们从日常生活到艺术欣赏很多行为中所具有的心理模式,我们的相关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以此建立。本文讨论的是在观看类型电影的时候观众的欣赏态度,并将这个态度分为"作为基础的惯例经验"、"欣赏时建构的心理时空"和"态度的娱乐指向"三个部分,从中可以看到三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观众欣赏类型电影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4.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斯·韦伯方法论著述的代表作,书中突出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主要概念。文章着力探究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思维元点和维度方法,并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所处的理论境域,分析和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其所涉及的一般性问题,揭示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我们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5.
根据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结合实际调研分析,将供应链风险因素整理归纳为系统风险、供应风险、物流风险、信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需求风险和环境风险。每种风险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互为根源。其非线性叠加结果将会放大供应链整体风险水平。因此,必须认识到其存在的风险,只有在明确各种风险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制定、选择和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确保供应链整体绩效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6.
关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催化剂和核心力量。人才是一个国家、一所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才兴则国运昌,人才兴则高校强。人才队伍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功能结构,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高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的过程中,注重观念的创新与演进是核心,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活动方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根本途径,注重德性的养成是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7.
笔者基于翻译的“符号转换”和“意义再生”的“跨文化交际”性质,从认知与交际的功能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以语言文字“心理剖析”先明行文“心理事实”的“剖析论”与以“语用推理”确定行文“最佳关联”的“关联论”在本体论和方法论阐发上的殊途同归。论证了行文“心理事实”的“剖析”结果与“最佳关联”的“推理”结果,都是语言符号转换的“依据”和意义再生的“本源”,旨在揭示“剖析论”高屋建瓴,“关联论”条分缕析,所遵循的都是以原文意义“再生”为取向的“忠实”原则。“剖析论”与“关联论”一样,对指导翻译和翻译研究与批评具有潜在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8.
非形式逻辑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形式逻辑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是自然语言学派、新修辞学及强调科学推理实践的科学方法研究者和逻辑学家批评形式逻辑的一个结果。非形式逻辑对论证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它可能既是形式(化)逻辑的补充,又是传统逻辑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9.
“革命文学”之所以在1920年代后期广为流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采用了为广大读者熟悉并喜爱的艺术手法,从而使其艺术素质隐含着一定的流行态势。“革命文学”的独特叙事方式,缩短了读者与作家及作品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而它在题材上呈现出的“故事类型”化特点,以及局部细节描写上的“套式”形态,都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此外,传统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语言的简单易懂,又进一步促进了“革命文学”的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30.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