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社会科学   1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孙中山文化观,在价值取向方面迄今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是好的保存,不好的放弃,反对文化问题上的民族虚无主义;二是主张外国好的东西应当学习,但须立足国情,为我所用,不能盲目照搬;三是坚持走融汇中西,兼收并蓄,综合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独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2.
43.
1927年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前后,国民党发生了由"左倾"到"去左倾化"的转型.从短期来看,"去左倾化"暂时确立了中国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从长期来看,这种转型放弃了孙中山以旧民主融合新民主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消极回避作为新的民主潮流且正处于历史上升期的无产阶级民主的挑战.这就使得国民党逐渐丧失了在和其他党派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注定了其在大陆败北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4.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先后通过中国文化学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等组织推动一系列文化运动,目的是确立三民主义思想在党内至高无上的理论指导地位.但经过重新诠释的三民主义已经严重变质,国民政府所着力推动的文化运动,除了新生活运动在抗战时期还发挥一些实效外,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读书运动不久即偃旗息鼓.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对 1 0 0年来三次历史巨变的考察和思索 ,提出了“对三次历史巨变理论成果”、“对伟大人物与时代关系”、“对实事求是的理论地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6.
三民主义本体是《新生命》月刊检讨的重要议题。戴季陶、周佛海认为三民主义本体是广义的民生主义 ;阎伯伦认为是狭义的民生主义 ;章天浪、金鸣盛则否认三民主义有所谓本体。讨论三民主义本体实质上是为作为“共信”的三民主义寻找“最高概念” ,但国民党理论界对此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7.
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中华民国海商法》是基于三民主义的立法精神,为追求扶助劳工的价值目标而设计的独特船员制度。在该制度下,对船员保护甚多,而令船舶所有者承担过重的义务。过分倾斜的制度设计最终也将不利于船员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8.
张莉 《创新》2009,3(12):45-47
林森的建国理念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内核,并随时局变化而丰富发展。他一生坚持在和平奋斗中谋求自存共存,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同时主张承担建设世界大同的责任。在实践中,他积极倡导推行地方自治建设,以实现法治民权;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解决民生问题。尤为可贵的是,他已敏锐地看出,科学和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基础,故极为重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并以身作则支持科学和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49.
孙中山精神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深深地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肥壤沃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与西方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受其亲人、好友和伟人精神品格的影响。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反帝反封建,救国、建国的爱国精神;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艰苦奋斗精神;崇尚德治,强调德教和修身的重德精神。孙中山精神对于我们准确、完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或学说、实现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培养时代新人、提高现时代领导者素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何卓恩 《浙江学刊》2007,1(1):22-29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也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国民党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的过程中,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显示了较强的统一战线功能和思想包容性。但是,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国民党的日趋腐败和独裁,越来越多的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对三民主义失望,三民主义的统一战线功能越来越弱,思想包容性的限度相应地日益呈现。本文所论的殷海光从三民主义到自由主义的演变,便是三民主义包容性及其限度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