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农业科学   233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鮸鱼早期发育的形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鮸)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胚胎和仔、稚、幼鱼的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鮸)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27 ℃、盐度31.9的条件下,经19 h 18 min陆续孵出仔鱼.根据胚后发育的形态特征对仔、稚、幼鱼各时期提出界定标志,仔鱼期初孵仔鱼发育至各鳍分化完成(1~17日龄,持续17 d);稚鱼期鳞片开始出现、生出枕骨棘至全身被鳞(18~32日龄,持续15 d);33日龄以后进入幼鱼期.仔、稚、幼鱼培育水温25.8~32.2 ℃,盐度28.6~32.5.(鮸)鱼以卵径(0.91 mm)、油球径(0.33 mm)和枕骨棘形态等的特征区别于其他石首鱼类早期发育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花[鱼骨]形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鱼骨)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唇(鱼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外观上花(鱼骨)与唇(鱼骨)的吻长、下唇、两侧叶、颐部中央的三角形及体色有所差别,其他无明显不同;在可数及可量形状等指标上,鳃耙数、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等有较大不同,其他指标大多数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3.
正猫现已是人类重要的伴侣动物,但由于饲养管理疏忽等原因,现代都市中存在大量的流浪猫,此类猫摄食谱复杂,常常作为一些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的贮藏宿主。因此调查研究流浪猫的胃肠道寄生虫携带情况有利于对本地人兽共患蠕虫病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以防范疾病的潜在威胁。笔者于2013年1月—8月间获得4只死亡流浪猫,对其进行蠕虫学完全剖检法处理后,收集虫体并进行常规的形态学鉴定,并对其寄生部位及感染强度进行统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采集吉林的东北黑蜂×意蜂、云南景洪的浙大蜜浆蜜胶、云南景洪的白山6号、云南个旧蛮耗的本地王和云南蒙自草坝的浙大蜜浆高产5种西方蜜蜂子代工蜂共8群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测定每只工蜂38个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性能的西方蜜蜂在形态特征上都表现出差异性(P≤0.01,或0.01P≤0.05,或P0.05),通过实验,为蜜蜂生产上培育杂种优势西方蜜蜂品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不同鳊鲂属鱼类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鳊属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鲂属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东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钱塘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和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6个群体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鳊鲂属鱼类6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背鳍条数、胸鳍条数、腹鳍条数、臀鳍条数等7项形态可数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9项可量比例参数和20项框架比例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与同属的厚颌鲂、三角鲂亲缘关系较近,这3个鲂属种群与鳊属长春鳊形态差异较大,与同为鲂属的广东鲂形态差别最大;另外,聚类分析表明三角鲂的2个地理群体(东江三角鲂、钱塘江三角鲂)也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判别分析构建了鳊鲂属鱼类6群体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率为93.7%。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7.9%,其中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70.9%,对鳊鲂属鱼类群体间形态学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集中在背腹轴方向。  相似文献   
106.
以引种地库拉索芦荟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综合应用解剖学、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技术和石蜡切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形态学、细胞学、生殖生物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荟花药壁的发育属基本型,完全分化时从外到内的细胞层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其绒毡层属于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异常,使小孢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败,导致大量败育花粉产生,表现为雄性不育,导致库拉索芦荟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107.
胡子鲇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及形态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年胡子96(Claris fuscus 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0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0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深蓝色,胞核呈淡褐色;以T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淡红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对肥大细胞的着染有一定阻断作用。一些曾被国外学者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鉴定出胡子鲇的肥大细胞。电镜观察证实,胡子鲇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胞浆颗粒基质电子密度较均匀,个别颗粒中央呈空泡样。  相似文献   
108.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于1957年建成,属丘陵型水库。青梢红鲌(Erythrocutter dabry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在建库初期,随长江鲢鳙鱼苗放养而混入水库的。目前,二者已形成了优势群体。1980年,我们分析了这两种鱼的形态学特征,发现了一部分变异个体,其体型和下颌骨厚度介于二者之间,有青梢红鲌和翘嘴红鲌杂交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9.
真鲷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子牛 《水产学报》1997,21(2):113-119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怀状细胞和味蕾,表层细胞具微褶(脊);食道粘膜也衬着复层上皮,由表层具微褶(脊)的扁平细胞、中层的怀状细胞及底部的基底细胞组成,食道粘部分区域 衬着单层柱状上皮;胃V形,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  相似文献   
110.
对1995年和1996年秋季的易捕鲤选育系(F2)的分离情况及形态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易捕鲤选育系(F2)按外部表型可分离出四种形态:大头鲤体型占15.55—16.39%、易捕鲤F2占75.31—75.98%、鲤体型占3.67—3.72%、镜鲤体型占4.80—5.12%。形态学特征中易捕鲤F2体型与大头鲤相近,全长/体长1.16—1.23、体长/体高3.05—3.06、体长/头长3.09—3.13、体长/尾柄长6.37—6.46、尾柄长/尾柄高1.21—1.53、头长/吻长3.43—3.63、头长/眼径4.87—5.08、头长/眼间距2.21—2.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