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212篇
  免费   20711篇
  国内免费   13451篇
工业技术   299374篇
  2024年   551篇
  2023年   2397篇
  2022年   4567篇
  2021年   5829篇
  2020年   6011篇
  2019年   5038篇
  2018年   4711篇
  2017年   5709篇
  2016年   6965篇
  2015年   7881篇
  2014年   14841篇
  2013年   13361篇
  2012年   17602篇
  2011年   18775篇
  2010年   14950篇
  2009年   15631篇
  2008年   14641篇
  2007年   19140篇
  2006年   18160篇
  2005年   15942篇
  2004年   13591篇
  2003年   12244篇
  2002年   10098篇
  2001年   8540篇
  2000年   7213篇
  1999年   5864篇
  1998年   4416篇
  1997年   3886篇
  1996年   3597篇
  1995年   3032篇
  1994年   2717篇
  1993年   2040篇
  1992年   1795篇
  1991年   1331篇
  1990年   1172篇
  1989年   1037篇
  1988年   818篇
  1987年   556篇
  1986年   414篇
  1985年   352篇
  1984年   334篇
  1983年   243篇
  1982年   219篇
  1981年   165篇
  1980年   133篇
  1979年   114篇
  1978年   62篇
  1977年   72篇
  1976年   55篇
  1975年   5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Fodor and Pylyshyn (1988) have argued that th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is not Connectionist. Their argument takes the following form: (1) th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is Classical; (2) Classicalism and Connectionism are incompatible; (3) therefore th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is not Connectionist. In this essay I argue that Fodor and Pylyshyn's defenses of (1) and (2) are inadequate. Their argument for (1), based on their claim that Classicalism best explains the systematicity of cognitive capacities, is an invalid instance of 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And their argument for (2) turns out to be question-begging. The upshot is that, while Fodor and Pylyshyn have presented Connectionists with the important empirical challenge of explaining systematicity, they have fail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reason for inferring that th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is Classical and not Connectionist.  相似文献   
992.
在无资料地区以降水径流法推求径流资料系列时,除了要有年径流统计参数外,还应有其枯季径流和最枯月径流的有关指标,而由于受气候、下垫面条件(地形、植被、岩溶等)差异的影响,各地枯季径流特性各异。本文通过贵州省86个县、市、区气象站及45个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由几十~上万km2)建站至今的实测资料分析,得出了贵州省各个地区枯季的时段、各站枯季径流统计参数、最小月径流模数和多年平均最小日均流量模数的关系,对了解贵州省的枯季径流特性和在无资料地区径流设计中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accurate reflectance of painted surfaces for the review of paint finishes by computer graphics (CG) before actual painting of the exterior color of automobiles, and for quality control during production and inspection processes. We have optimized a method for measuring reflectance by using a statistical techniqu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reflectance of a painted surface is best measured at an incident angle of 60° and at five aspecular angles of 10°, 18°, 28°, 40°, and 90°. Our method makes it possible to accurately reproduc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int finishes containing special flake pigments, such as pearl mica. Also it was proved that our method can apply not only to solid and metallic coatings but to all painted surface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Col Res Appl, 30, 275–282, 2005;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DOI 10.1002/col.20125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给出了一种频域方法,它能用来辨识具有未知时滞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995.
杨英杰 《山西冶金》2006,29(3):37-38
分析了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振动筛合金篦条磨损情况,对合金篦条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控制磨蚀和提高材料耐磨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二元簇的节能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算法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地节约能量。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簇的路由算法,其基本思想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同时属于2个不同簇,利用二元性来减少在路由发现中的资源浪费,并能够更加确定地发现路由以节约资源。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都表明,该算法在能量消耗和网络生命周期延长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997.
简要分析了升船机上闸首基础岩体的特点,在施工期随上部建筑物形成的过程中沉降与水平形变随荷载变化的特征。分析认为:基础岩体形变与其受荷特点相吻合,目前建筑物总体安全状态正常,但部分坝段需引起注意,同时为验证设计、指导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龙滩工程左岸进水口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滩水电站左岸进水口大坝集挡水和取水为一体,坝体结构复杂,且4个标段同时施工,相互严重干扰,生产极不均衡,其施工位于控制发电工期的关键线路上。通过合并固结灌浆、采用“先浇板”、增设纵缝和补充混凝土入仓手段等办法,优化了施工工艺,增加了浇筑强度,创造了在狭小空间单日浇筑混凝土5 400 m3、单月浇筑11.7万m3的记录,达到了坝体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9.
李阳桂 《水力发电》2006,32(3):54-55
白石窑水电厂1~4号发电机组在投运初期,集电环曾多次出现绝缘降低甚至短路的非正常现象。通过分析,引发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碳刷架、集电环绝缘结构设计欠妥、运行环境恶劣以及机组的振动过大。针对上述原因,改进了绝缘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加强巡视和维护检查,装设工业电视监控,加装碳粉回收装置,对受油器进行防漏油或喷油技术处理,加强清污力度、提高发电水头以便减少机组振动,从内外因加以防范和改善后,问题得到了标本兼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小浪底水库坝前漏斗区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枢纽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为了保持塔前“门前清,”掌握坝前漏斗区的形成和发展,保证水库进入拦沙后期和正常运用期的正常运用,对坝前漏斗区进行了泥沙测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漏斗区范围内纵向坡度较缓,尚没有明显的漏斗形成,仅在坝前和塔前200m×1000m范围形成了漏斗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