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4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乳酸菌在腌制酸菜中最适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方  何连芳  刘茵 《中国调味品》2003,(6):26-29,34
通过从酸菜汁中分离选育出的二株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的发酵条件的研究,利用液体深层发酵,得出了在大白菜发酵中的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5℃,NaCl含量1%至2%,接种量为4%,生渍工艺、发酵成熟时间为48h,乳酸含量为1.25g/mL,生渍加0.5%的蔗糖,成熟时间则为36h,乳酸含量1.4g/mL。对照自然发酵成熟时间需要72h以上,乳酸含量0.8%。接菌发酵产品色泽、口味优于自然发酵。  相似文献   
92.
从酸奶中筛选得到高效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株La-3,并对其胆固醇降解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胆固醇降解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间72 h、胆固醇浓度1.5 mg/mL、接种量4%,胆固醇降解率达到51.2%。  相似文献   
93.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for Conversion of Soy Molasses into Lactic Ac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feasibility of conversion of soy molasses, a low value by-product of soy protein production, to lactic acid by fermentation with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was investigated. The basic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ffecting growth an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were determine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in soy molasses was optimal at pH 5.6 and 42°C. Addition of 0.5% yeast extract to soy molasses reduced fermentation time from 36 to 10 hr and increase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by 30%.  相似文献   
94.
在使四川泡菜实现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保证乳酸菌剂产品风味的同时,大幅缩短泡菜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研究针对乳酸菌发酵泡菜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之一的发酵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以盐投入量、乳酸菌制剂投入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单因素,以总酸、硬度、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探索不同发酵条件下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品质的变化趋势,得到发酵工艺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95.
微孔淀粉包埋乳酸菌提高其耐热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  孙波  蔡柏岩  钱磊 《中国乳品工业》2012,40(4):21-23,31
利用微孔淀粉的包埋特性将乳酸菌包埋于微孔淀粉孔径内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适的包埋条件:以震荡方式,pH值为6,温度为20℃,微孔淀粉用量4%,时间40 min,被包埋乳酸菌为109mL-1。结果表明,微孔淀粉包埋后乳酸菌在60,70,80,90,100℃下耐热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
紫薯玉米粒乳酸菌乳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薯为原料制备酶解紫薯液,以鲜牛奶为原料制备发酵乳,往发酵乳中加入糖、稳定剂和螯合剂,搅拌混匀,按比例加入紫薯液进行调配,再进行灌装,灌装同时放入备用紫玉米粒,经杀菌,即得到紫薯玉米粒乳酸菌乳饮料产品。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对复合稳定剂添加量、螯合剂添加量、均质压力和杀菌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单甘酯:CMC:琼脂=10:9:3)加量为0.24%,螯合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2:3)加量为0.048%,均质压力为30MPa,杀菌温度为80℃。在此工艺条件下,饮料的沉淀率为1.68%,基本达到了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97.
为了充分利用螠蛏贝壳资源开发新型生态补钙制剂,用两种乳酸菌发酵螠蛏贝壳粉,以发酵结束后乳酸菌的活菌数和游离钙转化率为指标,优选出最佳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300目粒度的螠蛏贝壳粉15%,蔗糖8%,1∶1混合的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种量7%,发酵30 h。  相似文献   
98.
不同发酵方式生产海带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海带为原料,添加食盐、白糖、花椒等辅料制作了海带泡菜。对自然发酵、陈泡菜水发酵、乳酸菌接种发酵3种方法制作海带泡菜的过程中pH值、总酸、亚硝酸盐含量3个指标分别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得出其变化规律,并且通过试验得的出最佳的生产配方,以期对海带泡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
以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进行单菌和混菌的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的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30℃恒温发酵3d降解率达56.42%;多菌种复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的接种比例为9%:6%:6%,pH6.5,水料比为1.2:1,33℃发酵96h,菜籽粕硫甙含量从33.33 μmol/g(干基)下降到2.79μmol/g(干基),降解率可达91.36%(干基),粗蛋白含量提高6.06%(干基),硫甙含量大幅度下降,粗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0.
传统的乳酸菌发酵剂因活化过程复杂,极易引起污染而影响发酵乳的质量。目前,多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直投式粉末状乳酸发酵剂。然而,菌种冻干时机的把握和冻干保护剂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乳酸菌在冷冻干燥前后的存活率以及存活期。本文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曲线,选用蔗糖、乳糖、甘油、VC、谷氨酸钠、麦芽糊精、脱脂乳粉等为嗜酸乳杆菌冻干保护剂进行了冻干研究。结果表明:①嗜酸乳杆菌发酵液培养至酸度为100°T、pH值4.8时,OD410nm=0.511为最大,是最佳发酵终止时间;②嗜酸乳杆菌冻干保护剂配方以5%麦芽糊精、2%VC、5%甘油为最佳冻干保护剂组合,此时嗜酸乳杆菌冻干菌粉活菌数为2.34×109cf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