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4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植物乳杆菌G8菌株产细菌素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甘蓝泡菜的一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G8进行研究,确定了在MRS液体培养其中细菌素产生的条件。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其最佳产细菌素的组合为C2D2A1B2即起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葡萄糖浓度为0.5%,蛋白胨浓度为1%。  相似文献   
32.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生产米糠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GABA),对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在不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乳酸菌添加量和嗜热链球菌S1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1比例对米糠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乳酸菌添加量3%、发酵温度48℃、嗜热链球菌S1∶保加利亚乳杆菌L1=1∶2、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含量为320.61 mg/100 g。  相似文献   
33.
发酵生产L-乳酸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鑫  赵良启  谢红 《山西化工》2005,25(1):15-19
L-乳酸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重要的有机酸。概述了生产制备L-乳酸的方法及其优缺点,着重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乳酸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牡丹提取物及乳酸菌发酵液替代亚硝酸钠对低温火腿肠颜色、质构、脂质氧化程度、菌落总数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0.3%牡丹提取物和3%乳酸菌发酵液可替代低温火腿肠中2/3亚硝酸钠用量,其火腿肠红度值(a*)及脂肪氧化程度与添加150mg/kg亚硝酸钠效果相当,且能保持火腿肠良好的质构特性;添加牡丹提取物及乳酸菌发酵液,可使火腿肠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延长火腿肠货架期。与空白对照相比,复配火腿肠中醛类和酮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酸类、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增加较为显著,其中己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7倍;2-戊基呋喃和麦芽酚等其它风味物质相对含量亦有所升高,总体感官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35.
为了对绍兴黄酒淋饭酒母酿制过程中微生物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酒精、还原糖、总酸、挥发酸、pH值、酵母数、球菌数和杆菌数等生化指标的定期观察、检测,总结出了淋饭酒母酿制过程中微生物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得知淋饭酒母中优良微生物来源于酒药和麦曲,同时阐述了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在淋饭酒母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保障淋饭酒母制作正常顺利进行的关键菌,在淋饭酒母中正常和有益的乳酸杆菌有6种左右,以植物乳杆菌居多。  相似文献   
36.
传统加饭酒发酵过程生物化学成份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传统加饭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酵母菌总数、酵母形态、细菌总数、细菌形态、还原糖、总酸、挥发酸、酒精度和pH值等生化指标的定期观察、检测研究及发酵结束部分微量成分的测定,并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是传统加饭酒醪细菌类中的优势菌群,传统加饭酒的发酵过程是糖化与多品种、高密度酵母和乳酸杆菌发酵协同作用的混合发酵并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如何延长活性乳酸菌饮料货架期,从原料、生产、卫生、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叙述,重点探讨了活性乳酸菌饮料常见的坏包、分层沉淀、酸度上升等质量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证明创建良好的生产规范,及生产、销售过程中冷链的完善建立,是延长产品货架期的根本。  相似文献   
38.
39.
以传统泡菜中分离出的40株乳酸菌为对象,通过耐酸、抗人工胃液和抗胆盐试验,确定传统泡菜中具有良好抗性的乳酸菌,并使用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良好抗性乳酸菌的种属关系。试验结果表明,40株乳酸菌中编号MFR-28和MFR-30两株菌对人工胃液和胆盐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其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85.21%和90.47%,在0.3%胆盐中的生长效率分别为11.84%和7.37%;经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MFR-28和MFR-30均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该研究筛选出的2株抗性干酪乳杆菌,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一步探索其生理功能,以期用于开发益生菌产品。  相似文献   
40.
高乳酸食醋酿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人们对食醋的认知一直停留于一种含有醋酸的酸味调味品阶段,忽略了食醋中不挥发酸对食醋风味的贡献。国内外食醋酿造技术研究进展显示,东西方食醋因原料、工艺差异,食醋中的有机酸成分存在很大差异,东方谷物醋较西方果醋风味丰富,尤其是食醋中的主要不挥发酸成分-乳酸对调节食醋风味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食醋酿造过程中,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特定乳酸菌种及代谢产物的靶向调控,调节食醋中醋酸与乳酸的合理配比。通过提升不挥发酸在总酸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具有醇厚味感的乳酸含量,减少醋酸对味觉的刺激,使食醋口感更加绵酸柔和,可全面提高食醋风味品质,为未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