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2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纳米TiO2富集-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银杏中痕量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硝酸-过氧化氢消解银杏样品,以碘化钾-酒石酸钾钠-抗坏血酸-盐酸-四丁基碘化铵的混液作为底液,经纳米级TiO2富集后,并在不经除去。TiO2的情况下,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样品中Cd^2 含量。实验表明,在pH=7~8条件下,Cd^2 富集率可达90%以上;在底液酸度(HCl=0.05mol/L)、50℃恒温水浴条件下超声波分散5min后的解析率为95%。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1.2μg/ml,检出限为0.002μg/ml,对0.1μg/ml和0.8μg/ml的Cd^2 溶液重复测定8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8%、2.5%,回收率在95%~105%之间。  相似文献   
212.
银杏黄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银杏黄酮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调血脂等药理作用,对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现对近年来国内外银杏黄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13.
银杏萜内酯的提制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敬勉  廖德胜 《食品科学》1997,18(12):46-49
银杏萜内酯由银杏叶,经萃取、吸附和重结晶制成纯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银杏内酯A、B、C、M、J和白果内酯。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对心肌缺血、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因而,可作成一种天然的、专一的、特效预防冠心病和脑血拴的保健食品。银杏萜内酯定性用TLC(薄层色谱)检测,定量用HPLC(高压液相色谱)检测,也可以用GC(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14.
银杏细胞的悬浮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银杏在SH、MS、B5、N6等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考察了在MS培养基中悬浮培养下溶解氧含量、激素浓度等对银杏黄酮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在SH、MS、B5、N6等4种培养基中均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N6、MS培养基中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生长最好.悬浮培养结果表明,溶解氧、激素浓度对黄酮苷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15.
目的:研究恶味乳杆菌B2(Lacbacillus perolens B2)生物转化对银杏花粉黄酮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析银杏花粉及其生物转化产物的提取物和各自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的得率和高效液相色谱图,通过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对H2O2损伤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保护作用评价其细胞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L. perolens B2的生物转化,提取物及各相萃取物得率均有所提高,银杏花粉主要黄酮苷被转化为以山柰酚为代表的黄酮苷元,并富集于乙酸乙酯萃取相。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通过L. perolens B2的生物转化,提取物和各相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得到提高,其中生物转化产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高。细胞实验显示,供试的银杏花粉及其生物转化产物的提取物和各自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均可减缓由H2O2损伤导致的RAW264.7细胞凋亡,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生物转化产物的提取物及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H2O2损伤RAW264.7细胞的保护能力均高于对应的银杏花粉样品,其中生物转化产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保护能力最强,当其质量浓度为15 μg/mL时,几乎可以完全保护RAW264.7细胞不受H2O2损伤。结论:通过L. perolens B2的生物转化,银杏花粉主要黄酮苷被转化为以山柰酚为代表的黄酮苷元,提取物及各相萃取物的得率、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2O2诱导损伤的RAW264.7细胞的保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生物转化产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抗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16.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银杏叶及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6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实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0 g/kg的银杏叶、0.8g/kg的EGB和0.02 g/kg的杆菌肽锌,其中,银杏叶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麸皮。实验期为42 d,分为两个阶段:实验前期(1~21 d)和实验后期(22~42 d)。结果表明:肉鸡饲粮中添加银杏叶、EGB和杆菌肽锌均能显著提高肉鸡21 d体重及1~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叶、EGB和杆菌肽锌能显著提高肉鸡21、42 d血清和肝脏中GSH-Px活性(P0.05);银杏叶和EGB能显著提高肉鸡21 d血清总蛋白(TP)水平(P0.05),降低肉鸡21及42 d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水平(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60 g/kg银杏叶和0.8 g/kg EGB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TG和TCHO水平。  相似文献   
217.
王珏  乔青  程茂良  李万春  汪亦品  应葳 《金属学报》2017,22(12):1421-1425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及单核细胞活化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测定92例UAP和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外周血MPA、CD11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将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和合并银杏叶片治疗组(银杏叶组),同时在治疗28 d后评估治疗效果并测定MPA、CD11b和MCP-1水平。结果: UAP组MPA、CD11b和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 (t=18.514,23.301和22.523,P<0.01)。MPA与CD11b水平和MCP-1浓度均成正相关(r=0.626和0.635,P<0.01)。银杏叶片治疗的总有效率(76.1%,35/46)显著高于常规治疗者(56.5%,26/46)(P<0.05)。银杏叶组治疗后MPA、CD11b和MC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治疗总有效组在治疗后三者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总有效组各指标水平降低率显著高于总无效组(P<0.01)。结论:银杏叶片可通过下调MPA、CD11b和MCP-1水平从而有效治疗UAP。  相似文献   
218.
银杏及银杏叶健康食品加工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梅珍  王晔 《饮料工业》1999,2(5):31-32,36
依据银杏、银杏叶的营养成分的特点,对其加工工艺做了 研究,为银杏的综合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19.
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糖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胡敏  张声华 《中国油脂》1999,24(1):44-47
综述了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糖苷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0.
将CaCl2加入质量浓度分别为120 g/L银杏果分离蛋白及5.0 g/L果胶(两种酯化度,分别为38%和76%)的复合溶液中,使钙离子最终质量浓度分别0.05 g/L、0.11 g/L和0.22 g/L,基于此复合溶液制备热诱导复合凝胶。采用粒径和ζ-电位法、流变学及质构学、蛋白凝胶电泳技术、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技术表征成胶分子物化性质、成胶性过程及复合凝胶功能性和微观结构,以探讨Ca2+对蛋白/果胶复合物胶凝性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结果表明,Ca2+降低成胶复合物大小但不改变复合物的带电量;降低热诱导凝胶流变学特性,形成结构松散的复合凝胶;进而弱化凝胶质构特性但对其持水性无显著影响。Ca2+破坏蛋白与果胶间的作用,竞争性地与果胶结合。随着Ca2+浓度增加,以上效应越为显著。相比之下,高酯化度果胶比低酯化度果胶对Ca2+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