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工业技术   271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氯化钠改性沸石对饮用水中低浓度氨氮的吸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改性沸石对饮用水中含低浓度氨氮(0.8~1.0mg/L)的吸附性能,考察沸石投加量、原水pH值、搅拌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也对改性沸石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钠改性增加了沸石的活性,与天然沸石相比,改性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提高了40%左右;通过XRD表征可知,天然沸石经无机盐改性后,吸附氨氮的活性组分明显增多;动力学研究表明,沸石去除水中的氨氮是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两种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动力学方程可用二阶反应来描述.  相似文献   
52.
采用微电解-光催化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000mg/L左右,色度为800-1000倍时,经本法处理的废水,出水COD为150~180mg/L,色度为0~10倍,COD去除率达92%,脱色率接近100%。主要水质指标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染料工业的二级标准。研究了一些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利用三聚氯氰的温度梯度反应活性,在较低温度下,用多乙烯多胺与三聚氯氰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出一种以三嗪环为连接点的不溶含氮大分子颗粒吸附剂(N-MGA),并将其用于去除水体中的Cd(Ⅱ).通过元素分析、FTIR和SEM对N-MGA进行表征,同时对Cd(Ⅱ)的吸附进行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和吸附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溶液pH对Cd(Ⅱ)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剂的吸附-解吸再生循环性能及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d(Ⅱ)的吸附机理是利用吸附剂氨基上氮的孤对电子与Cd(Ⅱ)的配位络合作用进行吸附,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可达539.1 mg/g,且对Cd(Ⅱ)的吸附较为容易,吸附能力较强;在Cd(Ⅱ)初始质量浓度为3636.5和70.0 mg/L时,对Cd(Ⅱ)的吸附率分别可达97.5%和99.9%,且10次吸附-解吸再生循环中吸附率维持在97.0%~98.2%,解吸率均在97.6%以上,吸附剂回收率均在92.0%以上.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中间体乙基氟化物生产废水的预处理,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基氯化物生产废水采用酸化水解、微电解、中和预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处理后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明显提高,为进入生化装置创造了条件。处理成本低,水中特征污染物去除率较高。废水的COD、硫化物、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0.2%、99.4%、95.0%(其中有机磷的去除率为99%)。  相似文献   
55.
结合大港石化实际情况,在详细介绍柴油碱渣应用QBR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提出酸化回收粗酚或环烷酸并配套QBR、QBF等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各种碱渣的新型工艺路线。经QBR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7%以上,石油类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硫化物去除率在99%以上。该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处理过程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采用污水快速净化器,以硫酸铝(AS)和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处理乳品废水,研究其投加量与浊度和COD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确定出硫酸铝的最佳投加量为390mg/L,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加量为320 mg/L。同时研究了最佳无机混凝剂(PAC)与有机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在废水处理中的协同作用,得出PAC(240 mg/L) PAM(0.5mg/L)是最佳、最经济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57.
以安徽建筑大学南校区为例,研究合肥市校园绿地对自然降水水质净化以及自然降水对校内人工湖水质的影响。SS、COD、TN、TP等污染物指标数据显示:校园绿地对于污染物指标去除率分别为:47%、50%、16%、51%;其中在降水径流产生20min内去除效率最高,在120min后污染物指标含量变化趋于稳定。降雨前后校园人工湖的水质数据结果显示:降水后湖中SS、COD、TP浓度变大,TN浓度变化不大,由此可知,初期降水的污染物是造成水体非点源污染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对不同木屑投加量利用硫酸盐还原菌降解木屑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去除率问题,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提供新方法.方法将先期富集培养的硫酸盐还原菌污泥置于Ⅰ,Ⅱ,Ⅲ,Ⅳ4个三角瓶中,Ⅴ号三角瓶作为空白试验,分别投加5 g,10 g,15 g,20 g,10 g质量的木屑,通过静态试验测定木质纤维去除率.结果Ⅰ,Ⅱ,Ⅲ,Ⅳ,Ⅴ号容器中木质素的去除率分别为49.32%,54.97%,57.92%,63.57%,0.07%;纤维素的去除率分别为82.18%,86.36%,89.32%,90.82%,7.33%.硫酸盐还原菌利用1 g的硫酸盐能够去除1 g的木质素.扫描电镜下观察经过硫酸盐还原菌降解后的木屑,发现木屑表面以及内部的结构均受到损伤,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构被破坏.结论硫酸盐还原菌对木质纤维素有良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59.
以Sb掺杂Ti/SnO2电极为阳极,铝板为阴极,设计了一种电化学氧化与电化学还原联合作用反应器.以浓度为100mg/L甲基橙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电化学氧化与电化学还原联合作用的处理效能,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初步探究了甲基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质浓度为0.10mol/L条件下,先电化学还原反应60 min再电化学氧化60 min联合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4%,COD去除率为85%,处理能耗为0.21k Wh/g(COD).降解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表明,电化学联合作用先使甲基橙的偶氮键断裂,然后破坏其苯环共轭体系,从而使甲基橙降解.  相似文献   
60.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降解常压下流动态的邻二甲苯模拟废气,系统地考察了放电极值电压,气体的初始质量浓度、停留时间以及相对湿度等工艺参数对邻二甲苯降解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邻二甲苯的降解产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0kV的放电极间电压下,邻二甲苯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 500mg/m3,停留时间为9s,其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降解产物主要为CO2、H2O以及苯甲酸、苯乙酸、苯乙醛等有机物,并且经降解后产物的生物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因而为后续的等离子-生物法联合处理VOCs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