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工业技术   328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γ-亚麻酸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深黄被孢霉As3,3410和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717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γ-亚麻酸的突变株H3,3410-5.突变株H3,3410-5每升发酵液中干菌体得率为24.3 g,油脂含量为10.1 g,而出发菌株仅为21.2 g和8.4 g.气相色谱分析突变株H3,3410-5所产γ-亚麻酸的量占总脂的9.43%,出发菌株仅为8.64%.  相似文献   
52.
康氏木霉ZJ5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ZJ5生产纤维素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全因子实验分析培养基组分;稻草粉、麦麸、大麦粉和(NH4)2SO4对纤维素酶三个组分活性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稻草粉和(NH4)2SO4,前者为正影响,后者为负影响,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在优化培养基中发酵6d,CMC酶活、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达到了765.8、155.3U/mL和39.54U/mL。  相似文献   
53.
对一株里氏木霉突变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培养基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种类及添加量(g/L)分别为:小麦秸秆15,小麦麸皮5,尿素10~15,(NH4)2SO412,NH4NO35;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种龄72h,接种孢子悬液浓度2×107个/mL,培养温度30~32℃,pH值5 0,培养时间144h,摇瓶转速180r/min,装液量75mL/250mL三角瓶.在培养里氏木霉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黑曲霉(二者孢子数比为60∶1)进行混合培养,β 葡萄糖苷酶的产量是对照试验的2 9倍,明显改善了纤维素酶系的比例,提高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粗酶液的β 葡萄糖苷糖活和FPA酶活分别达到127 6U/mL和84 8U/mL.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黑曲霉固态发酵啤酒麦糟生产单细胞蛋白的适宜条件。在麦糟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04%的NaAc和0.05%的KH2PO4,调pH4~5,在30℃培养4d,可使黑曲霉较好生长。在麦糟中接种黑曲霉24h后,再接种木霉进行混合培养,可提高菌体单细胞蛋白产量。  相似文献   
55.
从32个土样中分离获得碱性脂肪酶产生菌166株,其中4631号菌株产酶能力最高,达到9.1IU/ml。初步鉴定为假单孢菌属。对研究结果统计分析表明,D/d值与LA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6.
BOD微生物传感器和快速BOD测定仪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导了一种用皮状丝孢酵母组成的BOD微生物传感器和流通式微机化愉速BOD测定仪。本法的响应时间为(3~7)min,测定范围为(10~60)mg/L,线性方程ΔI=0.42+1.64C,相关系数γ=0.097。对40mg/LBOD标样平行测定8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D=3.71%,加标回收率为94.1%~104.7%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以双孢蘑菇As2796为研究对象,对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固态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固态化菌种萌发时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机械强度,确定优化后包埋剂组成为:海藻酸钠3.5%、硅胶4.0%、脱脂乳粉2.0%、谷氨酸钠4.0%、羧甲基淀粉钠2.0%,滴落于2.5%CaCl2溶液中凝固。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态化菌种,萌发时间34 h,菌丝生长速度为4.9 mm/d。出菇数据表明,固态化菌种23 d即可满瓶,产量达到14.72 kg/m2。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安徽多地小麦籽粒基部霉变而产生黑色霉状物。为了探索该未知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的培养方法,用70%酒精处理、0.1%硝酸银溶液表面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后接种至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对培养出的微生物每隔5 d进行观察,分析了菌落形态、直径等菌落特征,以及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分生孢子形状等特征,初步鉴定一种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通过中药精油熏蒸的方法基本明确樟脑油和山苍子油对该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仓储小麦免遭细极链格孢菌的侵袭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9.
对经过一次发酵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前处理成关键设备进行了专门化设计.解决了定量提升机的拥堵、实现培养料定量输送、疏套设备进行研究,对定量提升机、带式输送机、摆动送料机等摆动送料机的均匀摊布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机械运动平稳性,松、均匀摊布连续工作  相似文献   
60.
《Planning》2015,(9):69-70
就长白山区人参锈腐病发生危害进行调查,并选用新型杀菌剂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进行了测试,以期为生产上安全高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世高水分散粒剂、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对人参锈腐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值分别为1.19、20.56、27.77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世高WG、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对人参锈腐病防效达50%以上。人参锈腐病发病盛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10%世高水分散粒剂、18.7%凯特水分散粒剂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是目前防治人参锈腐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