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64篇
  免费   1316篇
  国内免费   771篇
工业技术   25251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1418篇
  2013年   1076篇
  2012年   1220篇
  2011年   1383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282篇
  2008年   1508篇
  2007年   1283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189篇
  2004年   959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548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49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应用 p 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配合物 Zn( Aa) 2 [Aa-=L- val(缬氨酸根 ) ,L- phe(苯丙氨酸根 ) ,L- trp(色氨酸根 ) ,L- tyr(酪氨酸根 ) ]在水和 2 0 %、40 %及 60 %二氧六环 /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t=2 5℃ ,c=0 .1 mol/L Na Cl O4]。配合物 Zn( Aa) 2 相对于母体配合物 Zn( Aa) + 稳定性用Δlog K=log KZn( Aa)Zn( Aa) 2 - log KZn Zn( Aa) 表示。结果表明 :与 L-丙氨酸 ( L- ala)配合物 Zn( L- ala) 2 相比 ,所有这些氨基酸配合物 Zn( Aa) 2 均具有相对较大的 Δlog K值 ,表明这些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着额外的稳定化作用。这种稳定性化作用可能主要归因于配合物分子内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氨基酸侧链结构及溶剂极性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2.
合成了一种烷氧是取代的3-硝基邻苯二腈,分别用红外和核磁谱图表征,用这种烷氧基取代的3-硝基邻苯二腈合成了金属中心酞菁,并与咪唑进行了轴向配位,通过紫外吸收谱图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发生明显的红移,同时酞菁的溶解性也相应的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3.
尼龙6/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反应共混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与尼龙6(PA6)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杆(MAH)和苯乙烯(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PP)上,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PP-g-(MAH-St),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MAH接枝率。利用MFR、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组分熔融接枝聚丙烯PP-g-(MAH-St)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St)中的酸酐基团与PA6末端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形成的PP-PA6共聚物能有效地改善PA6与PP的相容性,可以使PP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相区尺寸明显减小,可至0.1μm,并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冲击韧性的提高尤其显著,达到了橡胶改性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85.
本文首次报道通式为K_(19)〔Ln(α_2—P_2Mo_(16)VO_(61))_2〕·nH_2O的四元杂多酸盐的合成条件、结构及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有关内容。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及离子交换实验、红外、紫外及热分析鉴定了这些配合物,从而推测配体P_2Mo_(16)VO_(61)-为α_2—型Dawson结构,当配体与稀土离子Ln~(3+)形成配合物后,Ln~(3+)与配体空穴外沿的桥氧进行配位,形成配位数为8、结构与K_(16)[Cc(IV)(α_2—P_2W_(17)O_(61))_2]·50H_2O相似的四方反棱柱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86.
铁磁偶合的Gd(Ⅲ)Cu(Ⅱ)配合物──组装分子基铁磁体的一种重要元件缪明明,廖代正,王耕霖(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摘要分子基磁体的设计是自然界向化学家挑战的一个热点课题。铁磁偶合的Gd(Ⅲ)Cu(Ⅱ)配合物是组装分子基磁体的一种重要元件。...  相似文献   
87.
本工作首次合成了Eu(DMBM)_2(2,2′-bipy)NO_3(DMBM=二对甲氧基苯甲酰甲烷,2,2′-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热谱、电导率、红外和拉曼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77K测定了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光谱数据说明配合物含有两种Eu(Ⅲ)格位。配合物中三种配体在Eu(Ⅲ)周围的分布情况略有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晶体场效应。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Eu(Ⅲ)格位属于非中心对称的点群C_1或C_3或C_2。  相似文献   
88.
将锝化合物稳定性研究中引入的改进的堆积模型用于铼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在查得406种不含金属-金属键的化合物结构基础上,对其立体角系数和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发现铼化合物的稳定中心为0.951,标准偏差为0.084,其2σ不大于一个常见配位原子的立体角系数,这反映了铼周围配位原子堆积的限度。  相似文献   
89.
综述了高聚物二元共混物及嵌段共聚物熔体的静态流变性,分析了不同共混体系的流动曲线,总结了共混物的流动特性及规律  相似文献   
90.
在综述传统高阻尼金属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的基础上,探讨获得高阻尼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途径,指出采用高阻尼的基体合金,采用高阻尼的增强物以及设计高阻尼的界面层是效的三种方法,为发展密度更小同时又集结构与阻尼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材料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