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4篇
  免费   1188篇
  国内免费   622篇
工业技术   20824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1004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122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1023篇
  2008年   1362篇
  2007年   1322篇
  2006年   910篇
  2005年   938篇
  2004年   748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549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12.
利用分形理论和压汞实验中进汞量与进汞压力的双对数曲线,得出计算孔隙压缩系数的各种参数,最后求得构造煤的孔隙压缩系数βp随压力变化的数值;结果表明,构造煤的孔隙压缩系数随着煤样构造变形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即低的变形强度对应于高的压缩系数。  相似文献   
13.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恢复和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裂分布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断裂体系,深部断裂体系和浅部断裂体系分别发育3种断裂样式。车排子凸起共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二叠世挤压-逆冲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初始形成,晚侏罗世逆冲-走滑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最终定型,新近纪叠加掀斜、局部伸展控制了浅部断裂体系的形成。不同断裂体系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深部断裂体系的红车断裂是重要的油源断裂,低序级断层控制形成了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集体;浅部断裂体系使得油气向浅部层系运移调整,同时形成了断块圈闭、断鼻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等丰富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4.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采空区突发涌水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的安全威胁,以齐大山铁矿为研究对象,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为基础,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采场南帮含水构造带的异常范围进行了圈定;运用瞬变电磁法进行了二次探测,并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异常范围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含水构造带显示为低阻异常特征,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两处低阻异常与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一致;同时,在瞬变电磁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低阻区域均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低阻异常范围内,二者相互验证,这两处低阻异常均为含水构造带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显示,表明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组合识别技术可实现对隐伏含水构造带的先导性探测。  相似文献   
16.
TJY建筑保温腻子主要是为了与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配套使用而研制的,其导热系数≤0.062 W/(m·K),拉伸粘结强度≥0.11 MPa,最大应用厚度高达25 mm。探讨了乳胶粉加入量对腻子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粉煤灰空心微珠对腻子干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膨胀玻化微珠对腻子干密度和粘结强度的影响、凝聚硅灰对腻子力学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以及木质纤维、纤维素醚在腻子中的作用等。TJY建筑保温腻子-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节能系统取消了抗裂防护层,构造简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朝鲜北部有色金属磁盘勘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一大批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铜金属矿床。而地壳构造性质及其划分也与中国基本相似,大体以开原、辉南、和龙、古茂山、清津为界,北部是天山——兴安地槽区的吉黑华力西褶皱带向东南延伸至朝鲜北东端的威镜褶皱带,南部为塔里木——中朝准地台中华北地台东延部的朝鲜北部地块。主体控制了区内地层、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朝鲜金属矿的聚集分布Aggreg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etallic mines in North Korea据有关资料统计,朝鲜北部地块已知金矿床50多处,其中大型、超大型10处;有色金…  相似文献   
18.
同沉积压扭断层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油气成藏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逆断层断面产状呈上陡下缓的铲式特征,生长系数变化在1.3~2.5之间,断距纵向上向浅层逐渐变小和横向上向一个方向逐渐增大,总体表现为典型的同沉积压扭断层。指出该断层演化主要经历了同生冲断期、褶皱发育期、平静期及二次活动期4个阶段,长期活动的NWW向主干断层除控制构造带的展布格局外,还控制着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其组合的空间发育,同时还有效地沟通着源岩与圈闭并成为有效输导体系的一部分,近N S向展布的次级断层决定着局部构造的发育特点,与NWW向断层联合控制着油气的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19.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20.
在地震勘探设计方面,通常采用的基于射线理论的正演模拟方法应用几何地震学原理,其缺陷是不能定量分析不同采集参数对高陡构造成像的影响。应用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和散射场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定量分析道间距、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等因素对高陡构造成像的影响,为清晰成像高陡构造选择合理地震采集参数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文中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和散射场数值模拟方法在地震勘探采集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