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3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424篇
工业技术   85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泄洪雨雾输运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泄洪雨雾在河谷中的对流与沉降问题,提出一种3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浓度梯度矢的求解,可保证浓度计算的非负性与单调性.同时,根据气象学中雨滴谱函数与水滴沉降速度等概念,导出雨雾浓度与降雨强度间的定量转换关系,使其与其他雾化近区数学模型实现边界耦合.运用本文模型对瀑布沟电站泄洪洞雾化分布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真实的物理规律相一致,为今后类似工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适用手段.  相似文献   
102.
电弧喷涂锡基巴氏合金层的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弧喷涂巴氏合金涂层组织的特殊性,研究在润滑条件下巴氏合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对该涂层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分别对比了电弧喷涂、铸造以及堆焊方法制备的巴氏合金层与碳钢和铸铁构成摩擦副的磨损表现.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谱以及x 射线衍射,分析了巴氏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了其组织变化与耐磨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润滑条件下,电弧喷涂巴氏合金涂层具有比铸造巴氏合金更好的减磨性能;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制备组织致密、结合强度高,且具有很好磨损性能的巴氏合金涂层.  相似文献   
103.
半干法压力旋流式喷嘴雾化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压力旋流式脱硫雾化喷嘴雾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雾化液滴粒径的影响,得到了喷嘴下游流场内液滴粒径和速度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雾化液滴粒径与雾化压力和喷嘴直径成正比,与雾化介质黏度和表面张力成反比;液滴速度沿轴向方向急剧衰减,在距喷嘴200mm处几乎不发生变化,而在径向方向上呈中心低,边缘高的分布;在破碎和聚合的作用下,液滴粒径沿轴向方向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大颗粒主要集中在雾炬外围.试验结果与计算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4.
电热爆炸喷涂法制备TiC涂层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工艺在镍合金基体上制备TiC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分别对涂层显微组织、涂层硬度进行了测试。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涂层的晶粒尺寸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热爆炸定向喷涂制备的涂层组织晶粒明显细化,涂层组织为典型的快速凝固组织。涂层组织比原始喷涂材料镍合金组织细小、均匀;TiC涂层中大晶粒所占涂层面积为93.6%,小晶粒所占面积为6.4%;大晶粒的弦长平均值为500 nm左右,小晶粒的弦长平均值为81 nm左右;表层有些孔隙;涂层硬度均明显高于基体材料镍合金的硬度,其最高硬度达到了582.5 HV。  相似文献   
105.
谈现代汽车车身塑料件及其涂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上海塑料》2007,(4):11-15
本文详细阐述了现代汽车车身塑料件涂装的功用;并介绍了汽车塑料件涂装的常用涂料与配套、塑料件修补涂装前的准备工作;硬、软质塑料部件修补面漆的喷涂;车用聚丙烯塑料件的喷涂及车内乙烯基塑料件和乙烯树脂顶棚表面的喷涂。  相似文献   
106.
杜明利 《应用化工》2006,35(3):237-239
某厂采用一套设备稀释98%的浓硝酸,配制65%、40%和25%等浓度的稀硝酸,硝酸配稀时产生的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危害工人健康。本系统采用带夹套的配酸贮槽来减少NOx的生成,同时用尿素溶液作还原剂吸收NOx;采用引射式吸收器作为吸收设备,使NOx反应生成的CO2和N2可直接排放,处理后的NOx含量在(100~300)×10-6之间,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企业也实现了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07.
喷雾干燥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近年来呈蓬勃发展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喷雾干燥在半干法烟气脱硫、味精废水综合利用、造纸黑液处理等环保领域内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8.
水电站在泄洪期间,会在下游空间形成大量的粒径大小各异的运动水滴,就构成了泄洪雾化液滴粒径的分布问题。目前泄洪雾化液滴粒径分布采用Gamma函数来描述,属于经验函数的方法,缺乏实际的物理意义。本文将最大熵原理应用于水电站泄洪雾化液滴粒径分布研究中,对挑流泄洪产生的液滴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Gamma分布计算的雾化液滴滴谱分布结果存在削峰特征,滴谱分布的众值直径(数量概率密度最大对应的直径)偏向于小粒径方向,且计算的峰值比实验值偏低。(2)仅通过质量守恒为约束推导的最大熵MEM分布的计算的滴谱分布的众值直径明显偏向于大粒径方向,且计算的峰值比实验值偏高。(3)本文构建的MEP分布模型计算的结果与Gamma函数和MEM分布计算结果相比较,均方根误差最低,决定系数最高,更加符合实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泄洪雾化影响范围不易采用数学模型直接模拟的问题,以某高坝电站泄洪为研究对象,先采用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挑流水舌入水流速、入水角度等水力特征值,再基于此特征值选用原型观测校正后的计算公式预报泄洪雾化范围,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比尺效应影响,物理模型试验预测的雾化影响范围小于公式计算的范围,但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雾流受惯性力和水舌风作用,沿水舌轴线做爬坡运动,与原型观测现象一致;受出口挑流影响,泄洪雾化影响集中在水舌落入点的下游,而水垫塘上游、右岸降雨强度较小,影响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10.
Mine dust is one of the main hazards in underground longwall mines worldwide.In order to solve the mine dust problem,a significant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garding longwall mine dust control,both in China and Australia.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ust control practices in Chinese and Australian longwall mines,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s to statutory limits,dus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dust management practices,followed by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longwall mine dust control in both countries.The study shows that water infusion,face ventilation controls,water sprays,and deep and wet cutting in longwall shearer operations are commonly practiced in almost all underground longwall mines and that both Chinese and Australian longwall mine dust control practice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design of more effective dust mitigation products or systems despite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dust control technologies.Based on the examinations and discussions,the authors have ma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dust control in longwall mines.It is hoped that this comparative study will provide beneficial guidance for scholars and engineers who are engaging in longwall mine dust control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