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2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42篇
工业技术   44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单层球面网壳与支承结构整体强震失效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支承结构对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失效特征的影响,建立了更为精细化的数值模型.采用动力荷载域全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单层球面网壳与支承结构整体在强震作用下的特征响应,得到了考虑下部支承结构的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两种不同的失效特征,并建立了网壳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判别准则,研究了下部支承结构、矢跨比、屋面质量等参数对网壳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支承对网壳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失效特征有显著的影响;随网壳矢跨比和屋面质量减小,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显著提高,并且塑性程度加深,延性增强.  相似文献   
42.
立式储罐基底隔震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鉴于目前储罐基底的隔震研究大都是在Haroun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以储罐基底隔震为基础,从储罐的晃动、刚性运动、液固耦联弹性运动出发,根据储罐结构所满足的速度势和边界条件,选择合理的势函数,研究储罐动水压力、波高、基底剪力和弯矩的动响应理论表达.利用相同激励下原型罐和等效力学模型罐基底剪力和弯矩等效原则,求出储罐分析力学模型的等效质量及相对质心高度,建立了隔震三质点控制体系简化分析的力学模型,给出了储罐抗震设计参数波高、基底剪力和弯矩简化分析表达.由Harmilton原理出发,考虑晃动和罐——液耦联振动周期相差较大,将两者作为不耦联运动,建立了隔震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对2×104m3和15×104m3储罐隔震和非隔震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底隔震体系起到了很好的隔震效应.  相似文献   
43.
超大型冷却塔结构风振与地震作用影响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超大型冷却塔属于典型风及地震敏感结构,随着塔高的日益增大这两种作用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为了研究这两种作用在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对某超大型冷却塔进行风洞刚体测压和气弹测振试验,通过加载试验获得的塔筒表面风压分布模式和风振系数进行风载作用下结构响应计算,和冷却塔在七度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环基和塔筒响应完全受风振控制,其在风载作用下的内力数值远大于地震作用下的数值,其中子午向和环向内力从塔底到塔顶逐渐变小,子午向和环向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塔筒的中部区域.两者对于人字柱的内力影响相差较小,和自重作用共同控制人字柱响应;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结构响应需要考虑前300阶的振型影响,而对于风振作用的频域分析只需考虑前30阶模态数即可满足.  相似文献   
44.
The viscoelastic multi-dimensional earthquake isolation and mitigation device is a new kind of passive control device, which can perform its "name-giving" task of earthquake isolation and earthquake mitigation simultaneously. In order to quantify its vertical earthquake isolation and mitigation effect on structures, firstly, shaking table tests on steel frame structures with and without the devices were carried out; secondly, analysi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s was al...  相似文献   
45.
按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思想,给出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的结构重要性系数,来调整结构荷载效应取值。依据现行抗震规范设防水准,给出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的多遇和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取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5·12汶川地震绵阳市区房屋震害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绵阳市区房屋在汶川大地震后的震害应急评估和调查,对市区各类房屋结构的震害进行了统计,总结分析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经验教训。得到一些启示和建议:绵阳市区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房屋基本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不同的结构体系表现出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老旧房屋始终是抗震薄弱环节,应有选择地进行抗震鉴定加固,开展砖混结构墙体抗震防裂措施研究,采取措施有效减轻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震害,开展楼梯抗震设计计算与构造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突发7.0级地震,破坏性地震过后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概率极高。8·8强震对四川省九寨沟县域内崩塌、滑坡灾害产生明显作用,但是泥石流灾害由于先天具有隐蔽性和时差性的特点,灾前特征难于被精准识别。纳休沟位于8·8强震震中附近的漳扎镇,强震发生后的次年7月1日,纳休沟突发中型泥石流,造成了约200万元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定性描述泥石流爆发前纳休沟的地形、主沟道、支沟道、堆积物等发育特征,对纳休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和活动轨迹进行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科学的治理方案,对于震后暴雨沟谷型泥石流的防灾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
黄会宝  陈刚  江德军 《水利学报》2023,54(5):599-609
大岗山双曲拱坝坝高210 m,坝址位于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三条断裂带交汇处附近,其抗震设防加速度为557.5 cm/s2,是世界上抗震设防标准最高的高拱坝。在泸定Ms6.8级地震中,大坝强震监测系统记录到了完整的地震波形,且顺河向最大峰值加速度达到586.63 cm/s2,是目前国内已建200 m级高拱坝中唯一经历近场强震考验的大坝。依据大坝震后变形宏观现象和监测原观数据,对大坝坝体与地基系统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后大坝整体向下游变形,径向位移增量在-1.53~20.04 mm之间,弦长拉伸增量在15.27~23.50 mm之间,大坝横缝在地震过程中存在开合过程,低高程横缝存在一定残余张开,增量在-0.08~0.46 mm之间,变形整体协调。同时,大坝左右岸坝肩、坝基置换块、大坝与基础等部位存在一定的残余错动,这是导致大坝产生较大残余变形的主要原因,但大坝坝体本身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最终在新的平衡位置上保持稳定,表明大岗山拱坝经受住了本次强震考验。相关成果可为震后大坝安全评估、高拱坝抗震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在对连续的多量级应急数据进行离散化时,采用传统无监督离散化方法难以找出量级变化点完成离散。提出一种针对多量级应急数据的无监督离散化方法。根据量级变化的差异性将离散数据由大到小排序,结合拟合函数和二阶导数计算得到准确的量级变化点作为数据截断点,将截断所得较大数据构成的离散类移出待离散数据集,不断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待离散数据满足设定的离散系数阈值,最终完成全部数据的离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地震相关多量级应急数据的均匀离散,其离散系数较等频离散化、层次聚类离散化等传统方法更低,可有效离散化隐藏多量级差异的应急数据。  相似文献   
50.
装配式套筒连接CFST柱-RC梁节点抗震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装配式节点和钢管混凝土(CFST)柱-钢筋混凝土(RC)梁节点各自优点,提出新型装配式套筒连接CFST柱-RC梁节点.为探讨该类节点抗震性能,对8个足尺劲性装配式套筒连接CFST柱-RC梁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考察了柱轴压比、梁柱连接角度(45°、90°)、梁柱位置(中间节点、边节点)对该类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节点破坏形态、失效机制、滞回性能、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采用ABAQUS程序建立节点的精细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其正确性.研究表明:该类节点具有"强钢管混凝土柱-弱钢筋混凝土梁"、"强节点-弱构件"的理想失效机制和较高承载力,试件加载至3~4.5倍屈服位移时因套筒位置附近纵筋拉断而破坏;节点耗能能力较强,变形能力较好,45°节点的平均位移延性系数3,90°节点的平均位移延性系数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