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农业科学   13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2011年,在吉林市磨盘山次生林建立了1hm2的永久样地,调查了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所有紫椴个体。该样地共有紫椴653株,平均胸径6.39cm。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紫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所有紫椴个体以及紫椴幼树(DBH<10cm)、紫椴小树(10cm≤DBH<20cm)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紫椴大树(DBH≥20cm)在空间上随机分布;2)不同发育阶段紫椴个体在空间上呈负关联关系。次生林紫椴的空间格局与紫椴的更新策略和种子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紫溪山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运用丰富度指数、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4个指标分别对植物物种多样性、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加以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的3个指标丰富度指数、香农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呈现出单峰分布格局,而均匀度指数则逐渐升高,呈现出正相关格局。2)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4个指数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现出单峰分布格局。其中,乔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4个指数与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4个指数表现一致;而灌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4个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次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呈现出近似双峰的分布格局。3)草本层植物物种多样性4个指数也呈现出近似双峰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93.
秦岭林区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岭林区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这与秦岭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气象条件、林相、动植物分布、动员扑火人员的素质、所采用的扑救工具和方法都有关系。总结秦岭几十年森林火灾的不安全因素大致分为九类,竹茬戳伤、滚石击伤、过河落水、土蜂蛰伤、枯木砸伤、大火烧伤、登山崴脚、毒株刺伤和工具损伤,先逐个分析所发生的机理,再给出几个伤害火灾现场的补救措施,最后全面系统给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94.
分析竹林地的竹子分布特点,火势特点,林分特点,然后对症给出竹林地的火灾扑救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95.
张绍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689+13724
在调查、分类和鉴定的基础上,发现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有34科、52属、62种,蕴藏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996.
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对降雪、积雪和融雪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小兴安岭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对其降雪、积雪和融雪等雪水文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树种组成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降雪截留率为39.7%,约为次生白桦林的5倍,人工落叶松的25倍。2)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截雪量大小与降雪强度有关,且在同一种森林类型的不同降雪强度中,其截留率差异也不同。3)云冷杉红松林内积雪厚度最小,3月中旬达最大值32 cm,较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的积雪厚度减少了约12 cm。4)不同林型内积雪融化速度有较大差异,各红松林内积雪厚度从4月中旬后平均每天减少约0.5 cm,而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平均每天减少约1.3 cm,融雪速率相对较快,易产生融雪性洪峰。因此,在东北地区实行栽针保阔,逐步改造天然次生林,使之过渡到针阔混交林,能有效地延长林内融雪时间,从而发挥森林融雪的水文效益。   相似文献   
997.
选择小兴安岭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对其降雪、积雪和融雪等雪水文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树种组成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降雪截留率为39.7%,约为次生白桦林的5倍,人工落叶松的2.5倍。2)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截雪量大小与降雪强度有关,且在同一种森林类型的不同降雪强度中,其截留率差异也不同。3)云冷杉红松林内积雪厚度最小,3月中旬达最大值32cm,较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的积雪厚度减少了约12cm。4)不同林型内积雪融化速度有较大差异,各红松林内积雪厚度从4月中旬后平均每天减少约0.5cm,而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平均每天减少约1.3cm,融雪速率相对较快,易产生融雪性洪峰。因此,在东北地区实行栽针保阔,逐步改造天然次生林,使之过渡到针阔混交林,能有效地延长林内融雪时间,从而发挥森林融雪的水文效益。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大兴安岭南瓮河保护区典型林型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强度林火干扰下草类一白桦林和草类一落叶松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因子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未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的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变化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降低;而林下植被生物量总量年增加变化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程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与火烧强度成正比(重度火烧〉中度火烧〉未火烧);而标准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火烧强度间无明显变化,而是随着离树干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1rn〉2m〉3m)。3)火烧迹地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随火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则相反;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土壤密度和全磷的含量更高。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林火干扰后,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较高;而土壤密度、有机碳含量和pH值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由于一定强度的林火干扰并未完全破坏林下植被,而是导致部分林下植被死亡,植被间形成林隙,为林下植被创造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同时土壤养分含量受林火干扰发生变化,为林下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9.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RDAS9.0和ARCGIS9.0软件,采用TGDVI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法模型测算色季拉山区鲁朗河流域1987、1999和2008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揭示该区域21a来植被覆盖等级时空变化的过程和趋势,为研究区域提供大、中尺度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解析和定量评价林分因子对赤松赤枯病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为昆嵛山赤松纯林的营林措施和赤枯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区域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34年)的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分密度、郁闭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和冠幅6个林分因子及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各项林分因子与赤松赤枯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冗余分析得影响赤枯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结果】赤枯病在赤松林中普遍发生,发病样地占调查样地的96.3%。整体上,高密度林( 2 956 ~4 089株·hm -2 )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低密度林(688~1 822株·hm -2 )和中密度林(1 823~2 955株·hm -2 )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疏林(郁闭度<3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中疏林(郁闭度30%~70%)和密林(郁闭度> 7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胸径分组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分组值的增大而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分密度对赤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 r =0.761, P < 0.01;r =0.748, P < 0.01);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均受到郁闭度的极显著影响( r =0.509, P < 0.01;r =0.442, P < 0.01);二者与树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443, P < 0.01;r =-0.362, P < 0.01);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枝下高的增大而极显著减小( r =-0.460, P < 0.01;r =-0.419, P < 0.01);二者与胸径均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极显著( r =-0.425, P < 0.01;r =-0.373, P < 0.01);随着冠幅的增大,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降低( r =-0.345, P < 0.01;r =-0.381, P < 0.01)。冗余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赤枯病发生的贡献最大。【结论】松赤枯病在昆嵛山区域发生较普遍但不严重,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林分因子分组中均有差异,且均受各林分因子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松赤枯病影响最显著,建议对昆嵛山区域赤松纯林赤枯病的防治工作要以重要因子为主要调控对象,进行合理修剪和间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